郡君,是中國、朝鮮古代命婦的封號。是指以郡名為封號的君。 郡君一號始於西漢,時漢武帝封外祖母為平原郡君,簡稱平原君。 中國 郡君之名自漢朝後仍有沿用: 唐朝:正一品嬪妃之母封為正四品郡君,正二品嬪妃之母為從四品郡君,四品官員之母或正室亦可封為郡君。 北魏:皇后生母、嫡母、繼母封為郡君。 宋朝:朝中任中大夫、大將軍、團練使、雜學士等以上的官員之母封為郡君。郡君也是低級妃嬪位號之一。親王的貴妾也可封為郡君。 金朝:以郡侯之母或正室為郡君,後來在金章宗承安二年(1197年)改稱郡侯夫人。 元朝:正、從四官員之母或正室封郡君。 明朝:親王之女封郡主、其孫鎮國將軍之女稱郡君。 清朝:滿語稱多羅格格,和碩親王庶女封郡君。多羅貝勒嫡女亦封郡君。 朝鮮 王氏高麗:為外命婦的封爵之一,正四品[1][2] 李氏朝鮮:郡君是外命婦的封爵之一,也是宗室正室所出之女的稱號(良妾所出之女降一等,賤妾所出之女再降一等)。 參考文獻Loading content...外部連結Loading content...Loading related searches...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