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發性運動不能(英語:Tardive dyskinesia,縮寫:TD),是為一種重複的非自願性身體行動失調[1]。包含面目猙獰、吐舌頭或咂嘴唇等,另外可能還有舞蹈症或手足徐動症[1],約有兩成患者會逐漸喪失機能[3]。
遲發性運動不能 Tardive dyskinesia | |
---|---|
又稱 | Linguofacial dyskinesia, tardive dystonia, tardive oral dyskinesia[1] |
一般認為遲發性運動不能和神經傳遞介質多巴胺有關 | |
讀音 | |
徵狀 | 自發且重複的肢體活動[1] |
病因 | 精神抑制藥物 (抗精神疾病藥物、甲氧氯普胺)[1][2] |
診斷方法 | 排除其他潛在成因後,基於徵狀確診[1] |
鑑別診斷 | 亨丁頓舞蹈症、腦性麻痺、妥瑞症、肌張力障礙[2] |
預防 | 僅使用盡可能低劑量的神經性藥物[3] |
治療 | 在許可情況下停用抗精神性藥或改用氯氮平[1] |
藥物 | 纈苯那嗪、丁苯那嗪, 肉毒桿菌毒素[1][4] |
預後 | 不一定[1] |
盛行率 | 20%(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藥者) 30%(使用典型抗精神病藥者)[5] |
分類和外部資源 | |
醫學專科 | 精神病學 |
ICD-10 | G24.0 |
OMIM | 272620 |
DiseasesDB | 12909 |
MedlinePlus | 000685 |
eMedicine | 1151826、287230 |
遲發性運動不能好發於長期使用抗精神病藥(甲氧氯普胺)患者[1][2],此藥物通常用於治療精神疾患,但也可能用於治療腸胃道或神經方面[1]。往往在用藥幾個月或幾年之後才發病[1][3]。基於有徵狀並輔以排除其他潛在成因後,才會做出確診[1]。
預防方法為不使用神經性藥物,或僅使用盡可能低劑量的神經性藥物[3];治療方式為在許可情況下,停用抗精神性藥或改用氯氮平[1],使用纈苯那嗪、丁苯那嗪或肉毒桿菌毒素或許有助於緩和徵狀[1][4]。有些患者藉由藥物治療而徵狀得以緩解,但並非對全部患者有效[1]。
使用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藥者中約有兩成發病,而使用其他典型抗精神病藥者中則佔了三成[5],年長的用藥者風險也較高[3],遲發性運動不能的英語原文「tardive dyskinesia」首次面世於1964年[3]。
徵狀
遲發性運動不能的特徵是重複的、不自主的運動。這些類型的不自主運動的一些例子包括[6]:
- 做鬼臉;
- 舌頭運動
- 咂嘴
- 皺起嘴唇
- 舔嘴唇
- 過度眨眼
- 也可能發生四肢、軀幹和手指的快速、不自主的運動[7]。
在某些情況下,患者的腿可能會受到嚴重影響,以至於行走變得困難或不可能[8] 。這些徵狀與被診斷患有柏金遜症的人相反。患有柏金遜症的人難以移動,而患有遲發性運動不能的人則難以不動[9]。
遲發性運動不能經常被誤診為精神疾病而不是神經系統疾病,因此,醫生往往會開具抗精神病藥物,這增加了患者發展為嚴重致殘病例的可能性,並縮短了患者的典型生存期[10][11]。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