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西飞制造的运输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運-7(Y-7)是中國西安飛機工業公司在前蘇聯的安-24和安-26的基礎上,仿製和研製生產的雙發渦輪螺旋槳發動機支線運輸機。於1986年5月1日正式編入航班投入客運。[1]
1966年4月,國家下達研製Y-7飛機的任務。1966年5月開始研製,由603所和172廠組成300多人的設計隊伍。在全國300多個科研生產單位的配合下,1968年3月完成全部設計並投入試製。1970年12月26日第一架原型機首次試飛。[3]之後用兩架原型機分別進行機載成品鑑定和飛機設計定型鑑定試飛。1980年完成了換裝大功率的WJ5A-1型發動機的論證、設計、生產及鑑定試飛。飛機的單台發動機起飛當量功率由1875.5千瓦(2550馬力)提高到2133千瓦(2900馬力)。
十六年間,經過兩次試製,兩架全機靜力試驗,一架機身疲勞試驗,四架飛行試驗,飛遍了除西藏以外的全國各地,完成了55項試飛科目。
1982年7月30日,國家產品定型委員會正式批准Y-7飛機設計定型,同意進行批量生產。設計定型前,共研製生產了8架飛機,用於靜力、疲勞試驗、飛行試驗和使用試驗。1984年1月24日,運七二批二架飛機首次交付上海民航管理局使用。1986年獲中國民航CAAC試航證書,當年4月29日,運七飛機首次在安徽合肥投入客運航線。
以下是Y-7-100型的數據:
截至1991年3月,Y-7安全飛行超過15萬飛行小時和15萬次起落。現共銷售了103架,價格是西方同類飛機的1/3~1/2。飛機機體的總壽命為3萬飛行小時,使用期限為15年。發動機首次翻修壽命目標4000小時。[1]
Y-7的出現結束了中國民航清一色使用外國民航飛機的歷史。但由於其整體技術上的落後、舒適性欠佳、運營效益差、民航對使用國產飛機及支線航空的發展支持力度不夠力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前景堪憂。自1986年4月29日投入民航使用來,安全飛行了70萬小時、70萬起落。民航方面僅發生一起關於運7的重大事故,即2000年6月22日武漢航空Y-7空難事件。也正是此次重大事故加速了Y-7在中國民航的消失速度。[2]
相關開發
類似型號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