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國旗(泰語:ธงไตรรงค์,音譯通代隆,即三色旗之意),是一面三色旗,由紅-白-靛-白-紅五條橫帶組成,靛帶比紅白帶寬一倍。紅色代表着泰國的國土與民族;白色原指上座部佛教,後來則被解釋為宗教之意;靛色則是指王室和國王。
現行國旗採用於1917年9月28日,由國王拉瑪六世設計。
設計
根據1979年頒佈的《國旗條例》,泰國國旗被詳細形容為「旗幟為長方形,寬度為6個單位、長度為9個單位。旗幟分為五個條紋,中間的靛色條紋寬度為2個單位、白色的條紋寬度為1個單位,緊挨着靛色條紋的每一側、紅色的條紋寬度為1個單位,緊挨着白色條紋的每一側」。[2][3]
1917年至2017年間,泰國國旗的顏色未有按照色彩標準規範實際的色樣。至2017年9月30日,泰國總理府在泰國國旗啟用一百週年之際,按照CITLAB色彩空間標準,頒佈國旗的顏色規範。[4][5]
顏色 | CIELAB D65 | ||||
---|---|---|---|---|---|
L* | a* | b* | ΔE* | ||
紅 | 36.4 | 55.47 | 25.42 | ≤1.5 | |
白 | 96.61 | −0.15 | −1.48 | ≤1.5 | |
靛 | 18.63 | 7.89 | −19.45 | ≤1.5 |
歷史演變
大城王國時期,泰國還沒有國旗;當時以純紅色旗幟作為商船用旗,而非真正意義上的國旗。
1782年,拉瑪一世以紅色為底設計了環刃旗,為王室船隻專用旗。
1817年,拉瑪二世在旗幟中加入了白象,為王室船隻專用旗。
1855年,拉瑪四世設計了白象旗,民間可使用紅底白象旗,而王室則使用藍底白象旗。
1916年,拉瑪六世為白象旗增添了一些裝飾。後來拉瑪六世於某次外出某府訪問時,接待方不慎倒掛了旗幟。於是改成紅白條旗。
1917年9月28日,拉瑪六世把旗幟中間的條帶改成靛色,由本人喜愛紫色,指在星期六出生的好運,形成了現在的三色旗。[6]
其他旗幟
海軍旗(泰語:ธงราชนาวี) 與國旗相同,中間有紅圈,中有寶象。
大使旗(泰語:เอกอัครราชทูตธง) 與國旗相同,中間有藍圈,中有寶象。
紀念
2017年9月28日,曼谷總理府為泰國國旗誕生100周年祭舉行慶祝活動[7]。
相似旗幟
泰國國旗與哥斯達黎加國旗形制相似,而比例和顏色組成(藍-白-紅-白-藍)不同。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