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惑翻車魨學名Mola tecta),又稱蒙面翻車魨騙子翻車魨隱秘翻車魨[1],是翻車魨科翻車魨屬的其中一。它與更廣為人知的翻車魚Mola mola)關係密切。拉丁文「tecta」的意思是隱藏。之所以用「隱藏」一詞來命名,是因為這種魚長期混跡於其他種類的翻車魨中,直到最近才被發現[2]。它於2015年在新西蘭基督城附近的海灘上被發現,是130年來首次被確認的翻車魨新品種。迷惑翻車魨大多在南半球溫帶地區的澳大利亞、新西蘭、智利南部和非洲南部附近水域被發現[3]。海洋科學家瑪麗安娜·尼格哈德首次描述了這種魚,她在攻讀博士學位時曾研究過翻車魨[4]

Quick Facts 迷惑翻車魨, 科學分類 ...
迷惑翻車魨
Thumb
Thumb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輻鰭魚綱 Actinopteri
目: 魨形目 Tetraodontiformes
科: 翻車魨科 Molidae
屬: 翻車魨屬 Mola
種:
迷惑翻車魨 M. tecta
二名法
Mola tecta
Nyegaard et al., 2017
Close
Thumb
迷惑翻車魨和拉氏翻車魨的比較

描述

迷惑翻車魨是更廣為人知的翻車魚的同屬魚類。迷惑翻車魨和其他翻車魨一樣,體型扁平,幾乎是對稱的橢圓形。它的體形光滑,沒有凸起,最大體長為242公分[5]。它的鰭上沒有刺,也沒有真正的尾鰭[5]。它的鱗片已經進化成小刺。與軟骨魚一樣,迷惑翻車魨也有反影偽裝,即背側的顏色比腹側深[5]。與其他翻車魨種相比,迷惑翻車魨體型更苗條,成魚體型更圓滑,沒有突出的吻部和尾鰭上的腫塊。它的體長可達三公尺,體重可達兩噸[6]。在所有剖開的迷惑翻車魨中都發現了寄生蟲

歷史

翻車魨屬下有三個現存物種:翻車魚拉氏翻車魨Mola alexandrini)和迷惑翻車魨[7]

Thumb
峇里島巨型翻車魚

翻車魚是最常見的翻車魨,於1758年被發現,拉氏翻車魨是在81年後的1839年被發現的[7][1]。與這兩種近親相比,迷惑翻車魨是在2014年才被發現的[8]。2004年,即迷惑翻車魨於2014年被正式命名的10年前,日本研究人員根據從澳洲水域獲得的基因訊息,發現了一個新的翻車魨物種。但是,他們沒能獲得關於這個新翻車魨物種的更多信息,也不知道這個翻車魨物種到底長什麼樣子[9]。根據首次描述迷惑翻車魨的尼格哈德說,迷惑翻車魨很難研究,因為它們很難發現到,而且體型巨大,難以儲存[10]

分佈

2014年在新西蘭基督城附近的海灘上發現的迷惑翻車魨是130年來第一個被確認的翻車魨新物種[6]。人們認為它主要生活在南半球,在新西蘭、澳大利亞南非智利附近海域都發現過它的蹤跡[6][11][12]。不過,在北半球也有多起[13][14][15]發現這種魚的記錄,例如1889年在荷蘭阿默蘭島發現的一隻(以前被認為是翻車魚)[16]以及2019年在加利福尼亞州聖塔芭芭拉附近發現的一隻2.1公尺長的標本[17][18][19]。另一個翻車魨物種拉氏翻車魨在南太平洋被發現。相較之下,翻車魚是分佈最廣的物種,在除極地以外的所有主要海洋中都有發現[1]

食物

它們的食物包括紐鰓樽管水母,因為這兩種生物存在於迷惑翻車魨的消化道中[5]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