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忠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背景
卓蘭傳說往昔峨崙廟不敢敲鐘,其一是懼怕大安溪上游的原住民[1]。光緒年間,卓蘭的漢族和泰雅族北勢群各社發生原漢衝突[2]。光緒十一年(1885年)四月,林朝棟、柳泰和率軍駐卓蘭,以抵抗原住民[3]。當時參加台灣巡撫都督軍旅的卓蘭漢人詹其祝,藉由台北中路軍統領林朝棟奏請台灣巡撫劉銘傳調派湘軍清剿[4]。原住民也聯合坪林、武榮等十三社為基地對抗,展開激戰[5]。此戰爭,前後共一萬三千餘員的湘軍,進駐大缺山(大克山)下,歷時2年6個月戰事終敉平,光緒十三年(1887年)十月撤兵,正三品武官劉少斌等官兵戰歿,有說是傷亡3000餘人[3]。湘軍在班師回朝前夕,於歸安橋立碑紀念,並將橋名取為「歸安」,以示招魂之意[6]。
湘軍官兵合葬在當地山丘上,卓蘭人稱該山叫「湖南營」[2]。除官階高的、及有後人前來尋骨有立墓碑外,其餘草葬於山坡,僅以三顆石頭疊成人形代表墓區[7]。二戰期間,糧食缺乏,日本人要求師生去該墓地種植地瓜,屍骨再陸續被挖出[8]。1957年卓蘭高中開闢運動場,湖南營湘軍墓群再度引起重視[2]。
沿革
隨着卓蘭鎮的開發,農民們常在掘土中挖到屍骨和兵器,遂產生不少傳言流傳,所以1959年卓蘭鎮人士建立此廟,以慰亡靈[7],廟址位於老庄里湖南山的東側[4]。因廟身只有10坪,陣亡的湘軍骨骸只好用肥料袋堆在廟內[7]。湘軍陣亡官兵墓碑[a]依官職高低安置廟後方[8],共收集41座[10][11][12]。
1980年代初,台北市湖南同鄉會經由傳播知道此廟,除決定將軍民廟改名為「昭忠廟」外,並由袁樸和湖南同鄉會副總幹事劉達之數度到卓蘭人士徐湧和、徐永富等交換意見,計劃予以擴建[7]。以草紋、花鳥、虎躍、勳牌等剪黏作廟體裝飾[13]。1985年9月13日秋祭,正式改名,並獲得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黃杰贈「昭忠廟」橫匾[7]。
在1992年報導時,當地老庄里長詹益海計劃將此廟改建為規模宏大的廟宇,以吸引觀光客[4]。後來熱心人士募款,在舊廟後方購地擴建[5]。
新廟於1994年計劃整建,動工後因地目問題一度停滯,2010年8月4日湖南省委副書記梅克保參觀時,還致贈5萬元人民幣作改建經費[10][12]。獲贈後,昭忠廟管理委員會主委徐文治表示,後續工程經費仍需新台幣2400萬元,仍無着落,希社會各界相助,讓昭忠廟早日落成[12]。
2018年12月25日,一名林姓駕駛小貨車路經舊廟右側上坡路段,因變速箱故障無法變換低檔,車身後滑撞上廟身翻覆,造成神蛾毀損、龍邊柱子斷裂、正面門額挑簷桁及屋頂瓦片掉落[14]。2022年9月20日以客委會補助504萬元展開修復[15],於2023年4月間完工[13]。
-
舊廟內部
-
新廟外部
-
新廟劉少斌神像與牌位
祭祀
農曆七月廿九日舉辦普渡法會[10],該日馬鶴凌會到此廟祭拜[11]。1985年4月7日,卓蘭鎮舉辦湘軍進駐卓蘭剿撫一百周年紀念活動[4]。同年,《民生報》的社論指責電影公司若說敬重忠義英烈,為十八王公拍攝虛假的故事,大可拍更有戲劇效果的湖南忠義公,並還提及類似的廟宇有樹林十三公、嘉義忠義十九公、彰化的恩烈祠等[16]。
次年3月28日上午,新聞局長張京育主持由北市湖南同鄉會[b]及卓蘭鎮民眾聯合舉行的「湘軍殉難一百週年紀念大會」兼擴建昭忠廟破土典禮[18],當地作家詹冰為此寫紀念文章[19]。
以劉少斌為主神,稱為「武顯將軍」[19]。1986年一百周年紀念活動後,有隻彩蝶飛入廟內,久未離去,地方人士認為是劉將軍顯靈[5][8]。生物學者陳森能指出,軍民廟的神蛾是台灣長尾水青蛾,因有趨光性,所看到軍民廟有火光,即會飛來棲息[8]。
因捐款不足,春秋兩祭盛大場面不再。在2000年時,因經費短缺,沒有湖南人參與該廟的中元祭,場面冷清。[20]
註釋
參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