趾型是在生物學中對於手掌和腳趾數量排列。趾型的英文單詞dactyly來源於希臘語δακτυλος,即手指。 由於生物趾數和形態的不同,趾型可以作為生物的分類依據。
一般特點
五趾型指每個附肢具有五個手指或趾。曾有觀點認為所有四足類動物都有一個共同的五趾型祖先,然而一部分生物在進化過程中失去了一些趾。史蒂芬·古爾德在1991年的文章"Eight (Or Fewer) Little Piggies."[1] 中質疑這種觀點。
四趾型指每個附肢具有四個手指或趾,兩棲動物、鳥類、恐龍具有這種趾型。 一些哺乳動物也表現出四趾型 (例如豬,還有貓和狗的後肢)。
雙趾型指每個附肢具有兩個手指或趾 ,異鼷鹿科和二趾樹懶屬動物具有這種趾型。長頸鹿和鴕鳥每個附肢也只有兩個趾。對於人類來說,這種附肢是一種異常,一般每對附肢僅有拇指和小指。
先天性缺陷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d/Celldeath.jpg/640px-Celldeath.jpg)
並趾是兩個或更多趾或指連結在了一起。一些哺乳動物經常具有這種趾型,如合趾猿、大多數雙門齒目有袋類如袋鼠,對於人類來說,並趾是不尋常的。
多趾是指附肢上趾數超過了原有數目,可能的原因有:
少趾是指具有過少的附肢(不是由截肢造成)。少趾有時會與無趾混淆。[2]
鳥類趾型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9/Bird-feets.png/640px-Bird-feets.png)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6/Ara_chloropterus_-Bioparc_Zoo_de_Doue_la_Fontaine-8a.jpg/640px-Ara_chloropterus_-Bioparc_Zoo_de_Doue_la_Fontaine-8a.jpg)
異趾型與對趾型相似,但為3和4號趾向前,1和2號趾向後,只有咬鵑科具有這種趾型。
前趾型中,四趾皆向前方。這是雨燕科的特點。
來源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