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茲環形山(Hertz)是位於月球背面赤道區的一座大型古撞擊坑,約形成於39.2-38.5億年前的酒海紀[1],其名稱取自德國物理學家海因里希·魯道夫·赫茲(1857年-1894年),1961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接受[2]。
描述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c/Hertz_lunar_crater_LRO.jpg/320px-Hertz_lunar_crater_LRO.jpg)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b/Hertz_crater_AS14-71-9889.jpg/240px-Hertz_crater_AS14-71-9889.jpg)
該隕坑西側毗鄰金澤爾環形山、西北靠近麥比烏斯環形山、弗萊明環形山位於它的東北、東南偏南和西南偏南分別坐落了花拉子密環形山和莫伊謝耶夫環形山、而正西南則橫亙了德雷耳環形山。赫茲環形山西面瀕臨界海,西北延伸着長約80公里的傑武爾斯基鏈坑[3]。該隕坑中心月面坐標為13.32°N 104.56°E,直徑82.94公里[4],深度約2.8公里[5]。
赫茲環形山是一座已明顯磨損的撞擊坑,內側坑壁寬闊平緩,其中北側內壁坡上覆蓋了一座梨形狀的隕石坑,而西南外側壁則與衛星坑"莫伊謝耶夫 Z"相接壤,二者與莫伊謝耶夫環形山一起構成了一串短鏈坑。赫茲環形山坑壁平均高出周邊地形1420米[1],內部容積約有7800公里3[1]。碗狀的坑底大體平坦和緩,中心點偏西南分佈有一道小山脊。
赫茲環形山就位於月球正面東側邊沿後,有時在晴朗的夜空下,通過月球攝動可觀察到它。在1976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命名前,該環形山曾被稱作"第200號隕石坑"[6]。
參考文獻
另請參閱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