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賦格的藝術》(德語:Die Kunst der Fuge), 作品BWV 1080,是巴赫的一部未指定樂器的未完成傑作[註 1],作品大約在1740年代初期或更早開始創作。

巴赫音樂權威研究專家克里斯多福·沃夫英語Christoph Wolff指出:「這部作品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在一部音樂作品裏,儘可能地深度發掘複音音樂對位法所有可能。」 [1]

除了最後的賦格以外,全部的賦格都用到一個簡單的D小調的主題:

Thumb

背景

現存最早的草稿,內有15個賦格以及4個卡農,是巴赫於1749年所複寫保留下來的。此份保存下來的草稿有細微不同的地方,標題被巴赫的女婿約翰·克里斯托夫·阿爾特尼科爾改為Die Kunst der Fuga。該作的第二版本在巴赫死後的1751年出版。其中則包括了14首賦格曲和4首卡農。

除了最後賦格,各版本間各首賦格與卡農的排序不盡相同,兩者至今引起許多理論試圖探討巴赫心中正確的演奏順序及該首賦格原貌。

分析

在 1751 年的稿,全部的賦格和卡農是造這囊度的自序[需要解釋]

簡單的賦格:

1.Contrapunctus I,四聲部賦格
2.Contrapunctus II,四聲部賦格
3.Contrapunctus III,四聲部賦格
4.Contrapunctus IV,四聲部賦格

反向賦格:

5.Contrapunctus V,
6.Contrapunctus VI,
7.Contrapunctus VII

雙重賦格和三重賦格:

8.Contrapunctus VIII,三聲部三重賦格
9.Contrapunctus IX,雙重賦格
10.Contrapunctus X,雙重賦格
11.Contrapunctus XI,四聲部三重賦格

鏡像賦格:

12.Contrapunctus XII,四聲部
13.Contrapunctus XIII,三聲部

卡農:

14.八度卡農
15.九度卡農
16.十度卡農
17.十一度卡農

根據Contrapunctus XIII的編曲:

18.雙鋼琴賦格

未完成賦格:

19.Contrapunctus XIV,四聲部三重賦格,似乎有創作四重賦格的意圖。在第三主題中的第239小節突然中斷,出現了BACH樂旨,巴赫之名BACH(這個H在德國以及英國被認為是本位B)便是本曲的主旨。
Thumb
B-A-C-H樂旨
Thumb
Contrapunctus XIV的最後一頁。
Remove ads

註釋

參照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