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維(英語:Belleville)是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一座城市,位於莫伊拉河匯入昆提灣所在。柏維是喜士定縣的首府,但行政上獨立於該縣。柏維坐落魁北克市-溫莎走廊之上,離多倫多東北約171公里(106英里),渥太華西南約192公里(119英里),滿地可西南約335公里(208英里)。據2011年加拿大人口普查所示,柏維市內人口為49454人[2],都會區人口則達92540人[3]

快速預覽 柏維, 國家 ...
柏維
市(分割單層次)
City of Belleville
Thumb
柏維
格言:英語:Loyalty, Tradition, Progress
(忠誠、傳統、進步)
Thumb
柏維
柏維
坐標:44°10′N 77°23′W
國家 加拿大
 安大略省
喜士定縣
建立1789年
命名1816年
建置1877年 (市)
政府[1]
 • 市長Mitch Panciuk
 • Federal ridingPrince Edward—Hastings
 • Prov. ridingPrince Edward—Hastings
面積[2][3]
 • 陸地247.21 平方公里(95.45 平方英里)
 • 都會區741.36 平方公里(286.24 平方英里)
人口(2011年)[2][3]
 • 市(分割單層次)49,454人
 • 密度200.0人/平方公里(518人/平方英里)
 • 都會區92,540
 • 都會區密度124.8人/平方公里(323人/平方英里)
時區ESTUTC−5
 • 夏時制EDTUTC−4
郵區編號前綴K8N、K8P、K8R
電話區號613、343
網站belleville.ca
關閉

歷史

柏維一帶原為一個名為「Asaukhknosk」的原住民聚落。美國獨立戰爭後,大批效忠英國的十三州殖民者遷居至上加拿大,當中約50人於1789年在現柏維一帶落戶。退役英兵約翰·梅爾斯(John Meyers)在莫伊拉河上築壩,並在河畔設立鋸木廠、磨坊和酒廠,對當地早期經濟貢獻良多,該聚落因此以他名為梅爾斯溪(Meyers' Creek[4]。上加拿大總督法蘭西斯·戈爾(Francis Gore)及其夫人阿拉貝拉(Lady Arabella)於1816年春季到訪此處,該聚落遂以總督夫人之名改稱柏維[4]

英國對上加拿大出產的木材需求殷切,令盛產木材的柏維出現強勁的經濟增長[4]。然而,當地治安卻同時惡化。為了改善治安和爭取更多自治權,柏維居民於1823年和1826年兩度向上加拿大立法院申請脫離瑟羅鄉(Thurlow Township)並建制為警政村落(police village),但兩次皆被當局拒絕[5]。上加拿大政府終在1834年通過法案容許柏維設立地方政府,但該法案錯誤描述了村落的界線,當局因此需重寫法案,而柏維亦終在1836年正式設為警政村落[5]

大主幹鐵路於1856年開通至柏維,東通滿地可,西至多倫多,進一步刺激了柏維的經濟[4]。踏入19世紀後期,當地林木業開始式微,製造業取而代之成為當地的經濟支柱[4]。柏維再於1877年更改建制為市[6]

1990年代末,安省政府改革其轄下的地方行政架構,當中包括將柏維和瑟羅鄉重新合併成新的柏維市,於1998年1月1日生效[7]

交通

安大略401號省道為柏維市的主要幹道,向西通往多倫多倫敦溫莎,向東則經京士頓康和通往魁北克省邊界,並在此駁上魁北克20號高速公路通往滿地可。此外,37號和62號省道亦途經柏維市。

加拿大國家鐵路公司的鐵路軌穿越柏維市,而由維亞鐵路營運的城際客車服務則透過該鐵路線服務柏維市,每天有數班列車經柏維市來往多倫多和滿地可。柏維市內的公共交通服務由市營的柏維交通局營運。

人口

語言統計:

  • 英語作為第一語言: 90.8%
  • 法語作為第一語言: 1.5%
  • 英語與法語同時作為第一語言: 0.2%
  • 其他語言作為第一語言: 7.5%
更多資訊 柏維人口族群, 族群 ...
柏維人口族群
族群 人口 人口百分比
白人 43,935 91.8%
有色人種[8] 南亞裔 510 1.1%
華人 620 1.3%
黑人 435 0.9%
菲律賓裔 140 0.3%
拉美裔 255 0.5%
阿拉伯裔 30 0.1%
東南亞裔 190 0.4%
西亞裔 55 0.1%
韓裔 90 0.2%
日裔 70 0.1%
其他有色族群 95 0.2%
混血有色族群 65 0.1%
有色族群人口 2,555 5.3%
加拿大原住民[9] 第一民族 960 2%
梅蒂人 350 0.7%
因紐特人 15 0%
其他原住民 55 0.1%
混血原住民族群 10 0%
原住民總計 1,385 2.9%
總人口 47,875 100%
關閉

氣候

更多資訊 柏維, 月份 ...
柏維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 °C(°F) 13.9
(57.0)
13.0
(55.4)
23.0
(73.4)
29.0
(84.2)
35.0
(95.0)
35.6
(96.1)
40.0
(104.0)
36.1
(97.0)
35.0
(95.0)
28.3
(82.9)
22.2
(72.0)
16.5
(61.7)
40.0
(104.0)
平均高溫 °C(°F) −2.6
(27.3)
−1.4
(29.5)
3.8
(38.8)
11.4
(52.5)
18.7
(65.7)
23.7
(74.7)
26.6
(79.9)
25.4
(77.7)
20.4
(68.7)
13.5
(56.3)
6.7
(44.1)
0.4
(32.7)
12.2
(54.0)
日均氣溫 °C(°F) −7.1
(19.2)
−5.9
(21.4)
−0.6
(30.9)
6.7
(44.1)
13.7
(56.7)
18.7
(65.7)
21.6
(70.9)
20.6
(69.1)
15.9
(60.6)
9.3
(48.7)
3.2
(37.8)
−3.5
(25.7)
7.7
(45.9)
平均低溫 °C(°F) −11.5
(11.3)
−10.3
(13.5)
−5
(23)
2.0
(35.6)
8.7
(47.7)
13.7
(56.7)
16.6
(61.9)
15.7
(60.3)
11.3
(52.3)
5.1
(41.2)
−0.2
(31.6)
−7.3
(18.9)
3.2
(37.8)
歷史最低溫 °C(°F) −37.8
(−36.0)
−39.4
(−38.9)
−29.4
(−20.9)
−17.2
(1.0)
−7.2
(19.0)
0.0
(32.0)
6.1
(43.0)
3.3
(37.9)
−1.7
(28.9)
−10
(14)
−22.2
(−8.0)
−34.4
(−29.9)
−39.4
(−38.9)
平均降水量 mm(吋) 74.0
(2.91)
56.4
(2.22)
73.3
(2.89)
74.6
(2.94)
74.3
(2.93)
70.9
(2.79)
52.7
(2.07)
80.7
(3.18)
86.4
(3.40)
76.0
(2.99)
87.3
(3.44)
85.2
(3.35)
891.6
(35.10)
平均降雨量 mm(吋) 33.2
(1.31)
28.0
(1.10)
47.9
(1.89)
67.7
(2.67)
73.9
(2.91)
70.9
(2.79)
52.7
(2.07)
80.7
(3.18)
86.4
(3.40)
75.4
(2.97)
75.7
(2.98)
43.4
(1.71)
735.9
(28.97)
平均降雪量 cm(吋) 48.7
(19.2)
30.4
(12.0)
25.4
(10.0)
6.9
(2.7)
0.1
(0.0)
0
(0)
0
(0)
0
(0)
0
(0)
0.6
(0.2)
8.5
(3.3)
39.8
(15.7)
159.4
(62.8)
平均降水天數(≥ 0.2 mm) 14.8 11.7 12.2 11.8 12.0 11.5 9.1 10.6 11.5 12.7 13.8 14.5 146.3
平均降雨天數(≥ 0.2 mm) 5.2 4.6 7.5 10.6 11.9 11.5 9.1 10.6 11.5 12.7 11.1 7.3 113.8
平均降雪天數(≥ 0.2 cm) 11.4 8.6 6.3 1.9 0.07 0 0 0 0 0.17 3.6 9.5 41.5
數據來源:加拿大環境部[10]
關閉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