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諾曼·考辛斯(Norman Cousins;1915年6月24日—1990年11月30日)是一位美國記者、作家、教授和世界和平倡導者。
Norman Cousins | |
---|---|
出生 | 1915年6月24日 美國新澤西州西霍博肯 |
逝世 | 1990年11月30日 美國加州洛杉磯 |
母校 | 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B.A.) |
父母 | Samuel Cousins、Sarah Babushkin Cousins |
簽名 | |
考辛斯出生於新澤西州西霍博肯(聯合市)的猶太移民家庭[1]。11歲時,他被誤診為肺結核,住進療養院,但這沒有改變他活潑愛動的天性。[2]
考辛斯曾讀紐約市布朗克斯的西奧多·羅斯福高中,於1933年2月3日畢業,是高中報紙《The Square Deal》的編輯[3]。之後,他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學士學位[1]。
1934年,他加入《紐約晚郵報》(今《紐約郵報》),1935年被《當代歷史》聘為書評人。1940年,他進入《星期六評論》工作,1942年到1972年擔任主編。任內,《星期六評論》發行量從20,000份增加到650,000份。[4]
他於1978年成為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精神病學和生物行為科學系的副教授[4][5]。
1950年代,考辛斯協助將25名廣島少女帶到美國接受治療[6][7]。
他擔任過世界聯邦主義者協會(World Federalist Association)主席和理智核政策委員會(Committee for Sane Nuclear Policy)主席。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後,諾曼·考辛斯領導理智核政策委員會協助美國和莫斯科在1963年締結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8]。1960年代,他啟動了美蘇達特茅斯和平進程會議(Dartmouth Conference)[9]。
1960年代,他以非官方身份促進克里姆林宮、聖座和白宮之間的交流。他獲得過許多和平相關獎項,如1990年的庭野和平獎和史懷哲人道主義獎。[2]
考辛斯相信人類情緒存在生物化學作用,可以對抗疾病。1964年,當他突發結締組織病時,他仍然堅信如此[5][10]。考辛斯得知自己只有五百分之一機會康復,為此制定了自己的康復計劃。他靜脈注射了大量維生素C,並常常觀看電視節目《Candid Camera》和喜劇片。他一直是一個樂觀主義者,以善待他人和熱愛生活聞名,曾說:「十分鐘真正的捧腹大笑具有麻醉作用,可以讓我至少獲得兩個小時的無痛睡眠。」[11]他與這種疾病的鬥爭以及他對笑療法的發現[12]在其《患者自己的疾病剖析》(Anatomy of an Illness as Perceived by the Patient,1979)中有詳細介紹。[10]
在晚年,他和妻子艾倫還曾一起通過鍛煉、每日補充維生素以及吃健康食品對抗心血管疾病[13][11],並以此為主題寫了一系列作品,包括其自傳體回憶錄《人類選擇:一本自傳筆記》(Human Options: An Autobiographical Notebook,1980) 。[14]
《患者自己的疾病剖析》一書在1984年改編成電影《笑到病除》,考辛斯由愛德華·阿斯納飾演[15]。然而,考辛斯討厭電影的商業性質,也不喜歡荷里活對他的經歷聳人聽聞的誇大。不過他也認為阿斯納曾嘗試忠實地傳達他的精神。[16]
1990年11月30日,考辛斯因心力衰竭在洛杉磯去世,比醫生預估的存活時間長得多。這是他心臟病發作後10年,結締組織疾病發作後26年。[2]
他和他的妻子艾倫育有四個孩子。死後,他葬在家族墓地新澤西州的黎巴嫩山猶太公墓(Mt. Lebanon Jewish Cemetery)。[1][17][18]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