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計算語言學協會(英語: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縮寫ACL)是自然語言處理領域影響力最大的主流學術組織。該協會主辦或者聯合主辦一系列學術會議,例如ACL學術年會(或稱ACL大會,Annual Meeting of the ACL)、自然語言處理中的經驗方法會議英語Empirical Methods i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EMNLP)等。

Quick Facts 成立時間, 類型 ...
計算語言學協會
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ACL)
成立時間1962年
類型學術組織
總部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斯特勞茲堡
起源機器翻譯和計算語言學協會
服務地區國際
方法會議主辦、論文發表
目標計算語言學自然語言處理
網站www.aclweb.org
Close

歷史

1954年,喬治城-IBM實驗被展示並被媒體大量報道,維克托·英韋英語Victor Yngve和諸多研究人員對該實驗的宣傳方式持反對意見。英韋認為這類實驗需要經過明確的假設、慎重的測試和後續的審核。為了以更科學的態度研究這一全新領域,英韋找來威廉·洛克(William N. Locke),一起創辦了學術期刊《機器翻譯》。[1]

隨着機器翻譯研究的興起,多個大學開始舉辦小型研討會。1959年,計算機協會(ACM)曾致信英韋,詢問其是否樂意成立一個歸於ACM旗下的機器翻譯組織,英韋未接受該邀請。1962年,一眾研究人員成立了一個獨立的學術組織——「機器翻譯和計算語言學協會」(Association for Machine Translation and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英韋擔任首任主席,大衛·G·海斯英語David G. Hays擔任副主席。[2]但不久之後美國政府組織了自動語言處理顧問委員會英語ALPAC(ALPAC)並於1966年發佈了ALPAC報告,對機器翻譯研究的前景做出了消極評價,導致之後研究資金大幅縮水。1965年《機器翻譯》期刊由機器翻譯和計算語言學協會接手,並更名為《機器翻譯和計算語言學》,由於機器翻譯方向的投稿明顯減少,該期刊收錄內容開始以計算語言學為主。1968年,「機器翻譯和計算語言學協會」將名稱中的機器翻譯刪去,改成為現名「計算語言學協會」。[1]

該協會於1982年成立歐洲分會,1999年成立北美分會,2018年成立亞太分會。[3]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