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諾蓋人(諾蓋語:Ногай, Noğay /noˈɣaj/, plural: Ногайлар, Noğaylar /noɣajˈlar/)是北高加索達吉斯坦共和國及烏拉爾河一帶居住的突厥[2]族羣,曾經在欽察汗國分裂後有自己的汗國。全世界的諾蓋人有221000人。廣義上的諾蓋人有103萬,在阿斯特拉罕韃靼人、高加索韃靼人、西伯利亞韃靼人、哈薩克人弘吉剌,吉爾吉斯人也有諾蓋部落,立陶宛也有,分4部落:ak nogay、kara nogai、astarkan nogai、achikulak nogay,下有若干小部落,除NOGAYBAK,全部信仰伊斯蘭教。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4年11月15日) |
主要分佈於俄羅斯聯邦、羅馬尼亞、土耳其三個國家,在摩爾多瓦、烏克蘭( 克里米亞共和國)、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保加利亞、立陶宛、約旦、美國都有為數不多的諾蓋人分佈。目前俄羅斯聯邦的諾蓋人約有10萬,土耳其有9.5萬諾蓋人、羅馬尼亞有1.2萬諾蓋人,烏克蘭克里米亞約有6000人,摩爾多瓦約有2000人,保加利亞約有1000人,哈薩克斯坦有400多人,烏茲別克斯坦有200多人。諾蓋人有兩支,在黑海以北隨克里米亞汗國,裏海以北有自己的領袖。
他們有四個人口較為多的大部落:bujak、edisan、jambulak、edishkul一個核心部落曼吉特,還有5個人口較多部落:mansur(曼蘇爾)、kypchak(欽察)、karamuzra、tokhtam、novruz人口較多。
除此之外,諾蓋還有以下分支
車臣共和國、印古什共和國境內的諾蓋部落:主要有 Kasay、Kaspulat(Kasbulats)、Mansur、Novruz、Tokhtamïsh(Tokhtam)、Ishterek 等部落。
諾蓋人得名自朮赤家族的宗王那海,在公元1300年到1400的期間,諾蓋部落並沒有凝聚力,他們是草原地區的流浪者。因而他們被草原上其他的的鄰居看不起,大部分突厥人還認為諾蓋人傾向於接受來自其他氏族叛逃和流亡的人。一位作家因此形容諾蓋人是草原上的吉普賽人。他們本來支持阿斯特拉罕汗國,在被俄羅斯人併吞後,改為支持克里米亞汗國。他們保護汗國北方。許多諾蓋人遷徙到克里米亞半島,以作為汗國的騎兵。定居在那裏,他們的貢獻有助形成克里米亞韃靼人,他們也有農業。他們的諾蓋汗國被哈薩克汗國的哈克納扎爾汗擊敗吸收,成為小玉茲的主要組成部分。在16至17世紀時聚居烏拉爾河以東,有自己的君主,首都在烏拉爾河河口,薩萊楚克城阿特勞(也是賈尼別克、哈斯木的陵地)。他們的生活方式是放牧馬與駱駝、捕捉斯拉夫人給克里米亞韃靼人販賣至土耳其帝國與布哈拉汗國。他們當中主要部落曼吉特來自蒙古忙兀惕部。
在17世紀,卡爾梅克人受準噶爾推擠,前往南俄與黑海以北,小玉茲的諾蓋人與哈薩克人不敵,前往北高加索平原和克里米亞汗國、奧斯曼帝國。有些諾蓋集團尋求俄羅斯駐軍的保護。餘下的突厥游牧部族,成為卡爾梅克汗的附庸。之後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諾蓋畜牧土地被佔領的斯拉夫人定居,因為他們沒有永久居留。
俄羅斯沒收他們的土地,通過各種方式,例如焚燒帳篷,迫使他們定居。1783年,俄羅斯總督屠殺數千庫班諾蓋人,有些前往安納托利亞,有些前往車臣與達吉斯坦、印古什、烏拉爾河草原融合在當地人之中。諾蓋人主要分佈在達吉斯坦北部,諾蓋人一直希望要建立他們自己的民族國家而脫離達吉斯坦。現今諾蓋人的歷史領土由達吉斯坦(達格斯坦)、卡拉恰伊-切爾克斯、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和阿斯特拉罕四個聯邦主體分別佔據。諾蓋民族主義者力圖統一這些地區,以便使諾蓋人擁有自己的自治地方。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