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諾伊斯
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城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諾伊斯(德語:Neuss,發音:[nɔʏs] ⓘ;1968年之前拼作Neuß;林堡語:Nüss,發音:[ˈnʏs])是德國北萊茵-西法倫州杜斯多夫行政區諾伊斯萊茵縣的城市,也是諾伊斯萊茵縣的縣治及最大城市,坐落在萊茵河下游的西岸,與杜斯多夫相望,面積99.52平方公里,2023年12月31日人口為155,163人。諾伊斯以其古羅馬歷史、萊茵河港口和諾伊斯市民射擊節而聞名。諾伊斯和特里爾同為德國最古老的城市,1984年,諾伊斯慶祝建城2000周年。
Remove ads
地理
諾伊斯坐落在萊茵河下游的西岸,與杜斯多夫相望,埃爾夫特河在此匯入萊茵河。海拔最高67.5米,最低位置在港口入口處,海拔30米。諾伊斯市南北向最長距離為13.2公里,東西向最長距離為12.8公里。
歷史
諾伊斯是德國歷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早在公元前16年,古羅馬士兵就在埃爾夫特河匯入萊茵河處建造了一座木質的堡壘。據推測,凱爾特人曾經在如今的諾伊斯地區居住,這裏的地理優勢明顯,一方面位於一條重要陸路的終點,這條道路從被凱撒征服的高盧一直通往萊茵河,另一方面又處於交通便利的水路,包括萊茵河、埃爾夫特河、利珀河、魯爾河和烏帕河。
公元1世紀中期古羅馬士兵在埃爾夫特河河口附近建築了一座石質軍營(Castra Novesia),可容納6500名士兵,在軍營附近則建立起來戰壕和一座戰地城市,供士兵的家人居住,以及其他商人、旅館主和軍械工人工作。公元2世紀初軍隊撤走後成為居民區,又逐漸建造了防波堤和教堂等建築。
1190年諾伊斯第一次正式被官方稱為城市,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六世授予諾伊斯關稅自由,1200年左右建築起5扇城門的城牆,1209年奎里努斯大教堂(Quirinusmünster)奠基。由於諾伊斯在1474年至1475年間抵抗了勃艮第公爵大膽查理的長期佔領,作為獎賞,腓特烈三世皇帝又授予諾伊斯鑄幣權、使用紅色印章的權利,諾伊斯同時成為一座漢薩同盟城市,並擁有了新的城徽,這些獎賞在諾伊斯的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1583年至1588年科隆戰爭的戰敗和1586年的一場大火使得諾伊斯一切盡失。
1794年至1814年諾伊斯被拿破崙佔領,1816年成為普魯士的諾伊斯縣的首府。19世紀,諾伊斯建造了萊茵河上的鐵路橋,連通了萊茵河右岸的杜斯多夫和整個鐵路網,加上萊茵河港口的建成,使得諾伊斯經歷了新的經濟復甦。
Remove ads
友好城市
諾伊斯與以下城市結為友好城市[2]:
參見
- 北萊茵-西法倫州市鎮列表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