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史密夫·庫茲涅茨(英語:Simon Smith Kuznets;俄語:Семён Абра́мович Кузне́цIPA:[sʲɪˈmʲɵn ɐˈbraməvʲɪtɕ kʊzʲˈnʲɛts]:1901年4月30日—1985年7月8日),在台灣又譯顧志耐[1]俄裔美國經濟學家,197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2]

快速預覽 西蒙·庫茲涅茨Simon Kuznets, 出生 ...
西蒙·庫茲涅茨諾貝爾獎得主
Simon Kuznets
Thumb
出生1901年4月30日
 俄羅斯帝國明斯克省平斯克
逝世1985年7月8日(1985歲—07—08)(84歲)
 美國麻省劍橋
國籍 美國
母校哥倫比亞大學
知名於國民收入核算
商業周期分析
經濟增長特徵研究
獎項諾貝爾經濟學獎(1971年)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經濟學
機構賓夕凡尼亞大學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哈佛大學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署
博士導師韋斯利·克萊爾·米切爾
博士生羅拔·福格爾
米爾頓·佛利民
關閉
faviconfavicon
2 sources

生平

庫茲涅茨1901年出生在俄羅斯帝國平斯克(現屬白俄羅斯)的一個猶太人家庭,小時候在烏克蘭哈爾科夫接受教育。他的大學學習始於俄羅斯,但在1922年轉學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於1923年、1924年和1926年先後取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 。[3]

1925年至1926年間,庫茲涅茨在美國社會科學研究理事會擔任研究員,對價格的經濟模式進行研究。期間的研究產生了他在1930年出版的Secular Movements in Production and Prices(《生產和價格的長期運動》)一書。[3]

1931年起,庫茲涅茨在賓夕凡尼亞大學任經濟學與統計學的兼職教授,1936年成為全職教授。 1945年曾任台灣政府的經濟顧問。 1954年,他搬往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任政治經濟學教授。1960年起,加盟哈佛大學,直到1971年退休。[3]此外,他在1960年代末協助臺灣大學籌辦經濟學博士班,成立中華民國第一所經濟學博士研究所;他還是中央研究院的名譽院士。[4]

1985年7月8日,庫茲涅茨在哈佛大學所在地麻省劍橋去世。

faviconfavicon
2 sources

學術貢獻

庫茲涅茨在1941年出版了一部重要著作National Income and Its Composition, 1919–1938(中譯為《1919-1938年的國民收入及其構成》),書中提出了具有歷史意義的關於國民生產總值的研究。他對商業周期以及經濟增長不均衡的研究推動了發展經濟學理論的建立。他對經濟發展不均衡狀況隨時間的變化規律進行研究,提出了「庫茲涅茨曲線」。

庫茲涅茨對凱恩斯1936年提出的絕對收入假說進行了經驗分析。這個假說促成了首個形式化消費函數的誕生。但庫茲涅茨發現凱恩斯的假說表面上正確,實際卻僅限於短期情況,無法滿足更嚴格的檢驗。庫茲涅茨的這項研究在經濟學界引起轟動。1942年,在Uses of National Income in Peace and War(中譯為《戰爭與和平時期的國民收入使用》)一書中,通過對時間序列數據的分析,庫茲涅茨在經濟學界率先指出絕對收入假說在長期過程中得到不準確預測。凱恩斯預測,邊際儲蓄會隨着總收入的增長而增長。而庫茲涅茨通過對新數據的分析,證明了經過一個較長時期(1870年至1940年),儘管收入有大幅增長,儲蓄率卻維持不變。這項研究為米爾頓·佛利民持久收入假說以及其他人提出的生命周期收入假說相對收入假說等鋪平了道路。

庫茲涅茨所處的時代,經濟學有兩項主要發展,一個是計量經濟學,另一個是凱恩斯革命。這兩項研究都利用到庫茲涅茨的研究數據。但庫茲涅茨本人卻既不是計量經濟學家,也不是凱恩斯主義者。他在早期曾受其博士導師韋斯利·克萊爾·米切爾的影響,研究了商業周期。米切爾後來終身投入對商業周期的研究,而庫茲涅茨卻先後致力於季節性波動、長期運動、國民收入核算、經濟增長等不同研究。他提出的為期15至20年的經濟周期後來被稱為「庫茲涅茨周期」。在國民收入核算方面,他將美國的國民收入往回計算到1869年,並把它依不同的行業、不同的最終產品以及不同的使用來進行劃分。他還度量了貧富人群的分佈狀況。儘管並非首創者,但他的工作全面而細緻,成為這一領域的標準。

庫茲涅茨幫助美國商務部國民生產總值(GNP)的計算標準化。然而,他並不贊成將GNP作為社會福利水平的一項通用指標,指出「一個國家的福利狀況基本不能由其國民生產總值來判斷」。[5][6]

庫茲涅茨是發展經濟學的早期研究者之一,收集和分析了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特徵。他認為,當今的欠發達國家面臨着與發達國家實現工業化之前不同的經濟問題。他的工作終結了「所有國家都會經歷相同的線性過程」這一過分簡單化的觀點,並且促成了發展經濟學的確立。這一學科主要研究現代欠發達國家獨特的經濟問題。

庫茲涅茨的研究成果中最著名的一項是倒U曲線,又稱「庫茲涅茨曲線」。倒U曲線描述了收入不均衡與經濟增長之間隨時間變化的關係。這個理論指出:在貧窮國家,經濟增長擴大貧富差距;而在富裕國家,經濟增長縮小貧富差距。他認為,處在經濟增長過程的國家,貧富差距會經歷一個先擴大、後縮小的過程。其原理是:為了實現經濟增長,國家必須將經濟重心從農業轉向工業。農業社會裏,人們的收入差距不大。工業化導致了收入差距的擴大。進而,由於經濟增長,大眾教育得到普及,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會迅速增長,並且這一群體也獲得更多話語權,能夠影響政府的決策。

faviconfavicon
2 sources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