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佛星系[1](英語:Seyfert galaxies)是一類旋渦星系或者不規則星系,擁有非常亮的星系核。名字來自20世紀40年代深入研究這類星系的天文學家卡爾·基南·西佛(Carl Keenan Seyfert)[2]。西佛星系屬於活躍星系核的一類。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07年9月26日) |
特點
西佛星系的特點為極亮的星系核。在無線電波、紅外線、紫外線、X射線波段有強烈電磁輻射。包括氫、氦、氮、氧元素的特徵輻射線[3],並有對應於每秒500-4000公里相對運動的強烈多普勒效應。
分類
最早根據其電磁波譜分成1型和2型:
- 1型:同時包括寬窄兩類輻射頻帶。
- 2型:只包括窄輻射頻帶。
後來又根據這兩類輻射的相對比例,細分有1.5、1.9型等。
物理模型
目前推測,這些星系核的電磁輻射是由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質量介於107至108太陽質量之間[4])及圍繞這些黑洞的吸積盤造成。輻射或者來自吸積盤的表面,或者是附近的氣體雲受輻無線電離而產生。吸積盤旋轉造成觀測到的多普勒頻率變寬。
無線電波輻射可能是由同步輻射造成。紅外輻射來自其他波長的輻射被星系核附近的雲層再次吸收與發射。能量最高的光子則來自黑洞附近高溫冕區的逆康普頓散射(inverse compton scattering)過程[5]。
窄帶輻射被認為是來自活躍星系核(AGN)的外部,而寬帶輻射來自更接近中心黑洞的部位。
西佛2型星系可能是有氣體雲阻擋了寬帶輻射,或者有寬帶輻射但不朝向地球方向。在有些西佛2型星系中,寬帶輻射只在極化成分中出現,可能是因為被附近熱氣體散射的結果。這種情況首先在NGC 1068被觀察到。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