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袋獾面部腫瘤病(英語:Devil facial tumour disease, DFTD)是感染袋獾的一種非病毒性傳染性寄生性腫瘤[1]。該疾病的第一個「官方案例」於1996年出現在澳大利亞。在接下來的10年中,這一疾病使塔斯馬尼亞州的野生袋獾數量大大減少,估計袋獾群體數量減少20%至50%,遍佈佔全州65%的範圍[2][3]。被感染的群體在12-18個月內的死亡率達100%[4]。這一疾病主要集中在塔斯馬尼亞州的東半部。
袋獾面部腫瘤病從口部開始出現表觀病變及腫塊。這些變化從面部傳播到全身並發展成為腫瘤。這些腫瘤影響採食並導致受感染的動物飢餓死亡。
生長很大的腫瘤會妨礙覓食,因飢餓而死亡是常見原因。器官受累以及另外的感染也可能是在死亡的另一個因素,常見區域性淋巴結受累及全身轉移。癌症可侵入心臟。
腫瘤是能夠溶解顱骨的一部分。
腫瘤是「大而堅實,軟組織腫塊通常扁平,中央潰爛,表面滲出體液」,這是「典型的多中心,首先出現在口腔,面部,頸部地區」。腫瘤是由外接「以輪式浸潤性結節聚集,以梭形細胞,常在假包膜,並通過細膩的纖維分為小葉。」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