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袁渙(?—3世紀210年代或220年代),字曜卿,陳郡扶樂縣(治所在今河南省太康縣境)人,東漢末年官員,出於陳郡袁氏,曾效力於袁術、呂布及曹操勢力之下。
生平
袁渙被任命為陳郡功曹時,郡中的奸吏都因袁渙而自行辭職離去。後來遷任侍御史。後被任命為譙縣縣令,但袁渙不應命。後來劉備領豫州牧,舉袁渙為茂才。後來袁渙避亂江淮地區,被袁術徵命。袁渙和袁術議論,袁術都不能反駁,令到袁術對他十分恭敬和守禮。後來呂布攻擊袁術,袁渙前往跟隨呂布,呂布要求袁渙寫書辱罵劉備,袁渙拒絕,呂布因而大怒,甚至威脅要殺死袁渙;但袁渙始終面色不變,堅決不肯寫,更笑着說:「我聽說只有德才可以使他人臣服,沒聽說過用罵的。劉備若是君子,就不會在乎這些辱罵;若他是小人,則會回應,那到時受辱的就是我方了。而且要是將來我為劉備效命,就像今天我為將軍您效命般,一旦離開這裏,我又受命辱罵您,這可以嗎?」呂布感到慚愧,不再強逼。
呂布被曹操打敗和誅殺後,袁渙就跟隨曹操。曾進言望曹操重視人民,以仁義治天下。曹操大感贊同,並任命袁渙為沛國南部都尉。後來曹操募民屯田,人民多數都逃亡,袁渙勸曹操順從民意,不要強逼。曹操接納,事後人民都歡喜。後來遷任梁國相。袁渙管治時都重視禮教,善待人民,後來因病離職時,人民都思念他。後來又被徵召為諫議大夫、丞相軍祭酒。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稱魏公,建立魏國,袁渙改任郎中令,行御史大夫事。袁渙又建議曹操應使民知聖賢之道以便於管理,確保天下安定。袁渙於任官後數年後逝世,曹操非常傷心,並賜二千斛穀給袁渙家,一千因官法規定而贈,另一千是因交情而贈。
性格特徵
評價
家庭
- 袁亮,袁霸子,官至河南尹、尚書。子袁粲,字儀祖,文學博識,累為儒官,至尚書。
延伸閱讀
[編]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