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藐視法庭是普通法地區常見罪行,一般用作保護法庭的莊嚴,惟藐視法庭的內容並無詳細界定,部分原則常與知情權及言論自由相違背。民權意識提高下,多個普通法國家近代已廢除該罪名,或寬鬆處理有關罪行。早年除了有藐視法庭罪行外,亦曾有藐視議會罪。
若一項舉動或表述,極有可能嚴重妨礙司法公正,足可構成藐視法庭。藐視法庭條款適用於所有行使司法權的法庭,當中包括裁判法院以至終審法院。在法庭上錄音、漠視法庭傳票、在法庭上喧鬧,均有機會構成該罪行。
根據香港電台發放給製作人的指引,一般而言,案件審訊期間,才會有藐視法庭的危險。大部分刑事案件,審訊期是指由拘捕疑犯或發出傳票時開始,而大部分民事案件就由已排期聆訊開始計算,直至案件完成裁決為止。
常見罪行如下:
被控藐視法庭時,被告未必能以公共利益作為抗辯理由。法官可對輕微或非蓄意的藐視法庭行為不予追究,也可為抗拒第三者試圖以藐視法庭規條來阻止播出關乎正當公共利益的資料,而不予追究。法官亦有權下令延緩報道一宗案件的全部審訊過程或某些細節。
除了藐視法庭罪行外,批評法院審訊亦可能觸犯「惡意中傷」(scurrilous attack)罪行。現時全球普通法地區的「惡意中傷法庭罪」定義各不同。美國公民受憲法第一修正案保障,不接受惡意中傷法庭(Bridges v. California);加拿大須證明該番中傷足以令「多數人」失去司法信心,才可予以檢控。英國仍保留該罪行,但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絕少提出檢控。澳洲及新西蘭的定義最為嚴格,只要令「部分人」失去司法信心,即可檢控。同樣採用普通法的香港,現時亦是採用澳紐的定義。
隨着民權意識提升,近年各國家及地區藐視法庭罪亦有鬆綁跡象。1951年,華仁書院校報Echo曾批評殖民地法官質素,其編輯譚壽文神父被裁定藐視法庭罪名成立,判4日內交罰款200元,否則入獄7天。最後,華仁書院開會後拒交罰款,但在限期前,有神秘人自掏腰包交了罰款。
然而,2005年6月,香港市民黃傑強公然將法庭錄音在網上公開,這一般視為典型的藐視行為,但香港司法並未採取任何行動。
在普通法地區,藐視法庭罪與藐視議會罪一脈相承,過去若報導任何法庭或議會內容,即屬藐視法庭或議會,但18世紀英國記者約翰·威爾克斯批評政府時,曾披露議會內容,被裁定「藐視議會」罪成,但英國下議院採取行動時,引發暴動,政府最終只得修改法例。在20世紀,英國為了電視可否直播開會情況,爭辯20年,1989年底才批准直播,香港隨後跟進。美國部分法院現今亦陸續容許電視直接轉播法庭審訊的過程。
中國大陸法律有「擾亂法庭秩序罪」這一罪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309條規定: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