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克森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薩克森省(德語:Provinz Sachsen)是1816年至1945年間普魯士和及後的普魯士自由邦的省份。省府位於馬格德堡。提及該省名稱的時候,都會使用「薩克森省」的全名,避免與「薩克森王國」混淆。
它由1815年維也納會議割讓或歸還給普魯士的多個領土合併而成,包括薩克森王國的大部分前北部領土(其餘部分成為勃蘭登堡或西里西亞的一部分)、前法國建立的艾福特公國、馬格德堡公國、哈爾伯施塔特親王國和其他一些地區,以及阿爾特馬克的部分領土。
該省與黑森選帝侯國(1866年被普魯士吞併,後為黑森-拿騷省)、漢諾威王國(1866年被普魯士吞併,後為漢諾威省)和賓士域公國接壤。它的形狀非常不規則,完全包圍了賓士域的飛地和恩斯特公國的一部分。它還擁有幾塊飛地,幾乎完全被安哈爾特公國一分為二,除了阿舍爾斯萊本周圍的一小塊走廊(它本身也將安哈爾特一分為二)。
大多數人口信奉新教,少數天主教徒(截至1905年約佔 8%)歸屬帕德博恩教區。 該省擁有20名德國國會議員和38名普魯士眾議院 (Abgeordnetenhaus) 代表。
德國福音派教會薩克森教區的邊界以薩克森省為界,它存在的時間最長,一直存在到2008年底。
歷史
1816年薩克森省組成時由以下地區組成:
- 曾被威斯特伐利亞王國吞併,前馬格德堡公國的一部分;
- 易北河以西的勃蘭登堡邊境伯爵地區,例如阿爾特馬克地區
- 1813年萊比錫戰役後從薩克森王國中得到的地區;
- 經過領土調整後普魯士獲得的領土:鄰近艾福特和艾希斯費爾德(屬前美茵茲大主教駐地)的土地和前皇家城市米爾豪森和北豪森。
薩克森省是普魯士其中一個最富饒的地區,有高度發展的農業和工業。1932年原屬漢諾威省的艾爾菲特和艾爾賓格洛特-加龍省地區加入薩克森省。
1944年7月1日,薩克森省以其三個行政區的分界分成三部分。艾福特行政區與黑森-拿騷省的赫舒哈夫-施馬卡爾登地區合併,成為新創建圖林根州的一部分。馬格德堡行政區與安哈爾特合併組成馬格德堡省,而梅澤堡行政區則成為哈勒-梅澤堡省。但是1945年哈勒-梅澤堡和馬格德堡省又重新組成薩克森省。
1945年年末,蘇佔區下的薩克森省與賓士域州的一些外飛地合併,組成新的薩克森-安哈爾特州。1952年州的建制被廢除,但1990年兩德統一後邊界經過輕微修改後重新成立,成為現時的薩克森-安哈爾特。
人口
參考資料
其它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