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國國旗由兩塊紅色及一塊藍色作為背景,靠旗桿處的紅色部份有一個黃色的索永布,索永布中的火焰是「吉祥和興旺的種子」,三條火舌象徵過去、現在與未來,而太陽和月亮則是蒙古民族傳統的象徵物。
火、日、月三者結合,表示國家的昌盛,中央的太極圖象徵國家的和諧,下方的兩個三角形等同於箭,向下的三角形表示以武力捍衛家園,太極圖上下方的兩條長方形有堅持正義和忠實之意,左右兩方的長方形代表城牆,暗示全民的團結比牆更加堅固。另外,背景的紅色代表進步與繁榮,「永恆的藍天」就以藍色來取代。
設計
歷史國旗
現時蒙古國的國旗受到1940年至1992年的蒙古人民共和國的國旗所影響,之前的國旗比現時的國旗多一顆星。之前的國旗象徵共產主義與社會主義及蒙古人民革命黨。中間色彩也為淺藍色而非深藍色。
國旗 | 時間 | 描述介紹 |
---|---|---|
1911–1919 | 1911年辛亥革命外蒙古獨立之後的博克多汗國的旗幟,並沒有完全標準的版本。[2][3][4] | |
1919–1921 | 中華民國北洋政府統治外蒙古期間使用的五色旗。[5] | |
1921–1924 | 起初與保皇黨一樣,使用在北洋軍閥佔領之前的博克多汗國旗幟,但僅僅作為1921年的共產主義革命勝利之後的「正式旗幟」,之後實際使用一面共產主義紅旗。 | |
|
1924–1930 | 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第一面旗幟。[6][5][7][8][9]正如1924年蒙古憲法所述(僅描述為「旗幟為紅色,國徽位於中心」)。[10]旗幟的確切形狀和設計並未完全標準化,[10]並且可以在歷史資料中看到旗幟上的文字和圖案形狀的變化。[11][12][13]儘管採用新的旗幟,但在1930年憲法和新旗幟通過之前,仍然使用1930年代前的旗幟。[13][14] |
1930–1940 | 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第二面旗幟。[5][15][16][6]與前後的旗幟相比,該旗幟的使用不太多,某些資料來源在年表中完全中略過了它。 | |
1940–1945 | 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第三面旗幟,於1940年通過第二版蒙古憲法後施行。它由1:2大小的紅布組成,中間有國徽,兩邊寫着傳統蒙古文的「蒙古人民共和國」。[17][10][5][18] | |
1945–1992 | 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第四面旗幟,直到政權結束。它於1945年通過,但直到1949年才正式通過。它的描述被納入1960年的蒙古人民共和國憲法。[5] | |
1992 - 2011 | 蒙古國首面國旗,去除了蒙古人民共和國時期索永布上方的黃色五角星,中間藍色豎條仍為天藍色,但在2011年改為深藍色。 |
Remove ads
蒙古國的其他旗幟
國旗 | 時間 | 描述介紹 |
---|---|---|
1921–1924 | 在1921年蒙古革命期間使用的共產主義旗幟,使用者是蒙古革命臨時政府。 此標誌沒有圖像或尚存的示例,僅是描述。 因此,標誌形狀的確切尺寸和符號的位置是未知的。[19] | |
1924–1940 | 威廉·克蘭普頓(William Cramptons)的「旗幟世界」(World of Flags)中聲稱,蒙古人民共和國的國旗帶有不尋常的藍色索永布,這與蒙古的歷史資料相矛盾,包括烏蘭巴托的蒙古國家博物館中的展品,[19][6][7][8]當代藝術作品、[14][12]以及1924年的攝影。[20][21] | |
蒙古國國家奧林匹克委員會的旗幟。 | ||
蒙古國武裝部隊的旗幟。 | ||
蒙古國陸軍的旗幟 | ||
蒙古國空軍的旗幟 |
|
|
|
|
|
|
色彩
參考文獻
Remove ads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