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鴞學名Tyto longimembris),屬於鴞形目中兩科之一的草鴞科。牠們主要以小型囓齒動物為食。[2]

Quick Facts 東方草鴞, 保護狀況 ...
東方草鴞
Thumb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鴞形目 Strigiformes
科: 草鴞科 Tytonidae
屬: 草鴞屬 Tyto
種:
東方草鴞 T. longimembris
二名法
Tyto longimembris
(Jerdon, 1839)
Close

雖然一些權威機構認為這種鴞與非洲草鴞(T. capensis)是同種,但另一些機構則認為它是一個有效的物種。[3]

描述

草鴞是一種中等大小的鴞,大小類似於倉鴞。成年雄性體長從32至38 cm(13至15英寸)起,而較大的雌性體長可達35至42 cm(14至17英寸)。翼展約為100至116 cm(39至46英寸)。雌性體重為460 g(16 oz),而雄性體重為400 g(14 oz)。[4][5][6]牠們的上半部分為深棕色或棕褐色,帶有淺色斑點。牠們的翅膀上有黑色和棕褐色的條紋,喙非常淡,腿部有羽毛,眼睛為深棕色。像所有草鴞屬的鴞一樣,牠有一個心形的臉盤,邊緣為棕褐色並帶有白色。

亞種

  • T. l. longimembris:分佈於印度至印度支那半島、蘇拉威西島、小巽他群島、澳大利亞北部和東部。
  • T. l. chinensis:分佈於中國東南部(雲南東南部至江蘇)和越南。
  • T. l. pithecops:台灣特有亞種。主要分佈在南部丘陵地帶的草生地,由於遠看時臉部長得像猴子,常被叫作「猴面鷹」,是台灣唯一的地棲型貓頭鷹。2008年草鴞已經被列為第一級瀕危的保育物種。[7]
  • T. l. amauronota:分佈於菲律賓群島。
  • T. l. papuensis:分佈於新幾內亞。[8]

叫聲

草鴞的主要叫聲類似於許多其他草鴞屬鴞。一聲響亮的嘶嘶尖叫聲,但草鴞的尖叫聲比倉鴞更響亮,但比面罩鴞安靜。

狩獵

草鴞以小型哺乳類動物為食,尤其喜好捕食鼠類。[9]在澳大利亞部分地區的研究表明,最常見的獵物是長毛鼠蔗鼠。獵物是在空中飛行時被發現的。鴞用其長腿穿透密集的地面覆蓋物並抓住獵物。

繁殖

每年7到10月及12月到隔年4月是牠的繁殖季節,每窩約產4至6顆蛋[9]

棲地

這種鴞喜歡高草原和沼澤地。棲息區域包括在沼澤植被中形成的「隧道」系統內的壓平植被。巢穴也位於類似的環境中。

通常天黑後才會出來活動,天亮前返回棲地休息,是典型的夜行性鳥類。

分佈

草鴞生活在東亞、南亞和東南亞的部分地區、台灣、[1]新幾內亞、菲律賓、澳大利亞(主要在昆士蘭)和西太平洋地區。

保護狀況

草鴞在全球範圍內被認為是「無危」物種,主要因為其廣泛的分佈範圍。然而,在澳大利亞,草鴞在《新南威爾斯州瀕危物種保護法》(1995年)中被認為是易危物種。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