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海龍學名Phyllopteryx taeniolatus,又稱澳洲葉海馬魚)為輻鰭魚綱棘背魚目海龍科的其中一

Quick Facts 草海龍, 保護狀況 ...
草海龍
Thumb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輻鰭魚綱 Actinopteri
目: 海龍魚目 Syngnathiformes
科: 海龍魚科 Syngnathidae
屬: 葉海馬魚屬 Phyllopteryx
種:
草海龍 P. taeniolatus
二名法
Phyllopteryx taeniolatus
(Lacépède, 1804)
Thumb
草海龍的分佈
  • Syngnathus foliatus
    Shaw, 1804
  • Syngnatus taeniolatus
    Lacepède, 1804
Close

外型及名稱由來

草海龍可以長到45cm長。他的名稱來自它像海草一般的突出物,讓它們可以偽裝成海草的樣子,和它貌似龍的形狀。

分佈

草海龍約分佈於南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史提芬港英語Port Stephens(Port Stephens)到西澳大利亞州傑拉爾頓之間,及塔斯曼尼亞一帶海域。

習性

草海龍可在澳洲南部3到50米深的海域發現,在礁石的裂縫處用長管型的口部進食細小的甲殼動物和浮游生物,小草海龍主要吃糠蝦。它們沒有海馬一般可以捲曲的尾巴來固定自己。它們在淺礁和水草區域活動,在沙上移動時和水草的飄動很相似。[2]

繁殖

海龍、海馬和擬海龍(管狀魚)是唯一由雄性攜帶着卵的生物。每年晚春時繁殖,約生下300隻卵,草海龍的雄性把卵附在尾巴的育嬰囊,讓它們孵化八個星期,卵初時是鮮粉紅色,之後漸漸變暗,小草海龍出生後便能自立,約25mm長,不久就可以進食,三週後長到7cm左右。[2]養殖下的繁殖很罕見,見為科學家仍未明白引發它們繁殖的生物和環境因素。養殖的草海龍生存率約為60%。 [3]

加洲長灘Aquarium of the Pacific英語Aquarium of the Pacific澳洲墨爾本海洋生物水族館是唯一大量繁殖草海龍的場所。2008年6月,阿特蘭大喬治亞水族館也有一隻懷孕的草海龍。[4]草海龍在2002年定為維多利亞州的海洋象徵。[5]

近親品種

雖然根據2006年11月的《國家地理雜誌》,一種名叫葉形海龍的品種與草形海龍可能出自於同一品種,不過全身青色的葉形海龍體形明顯比葉形海龍微小。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擴展閱讀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