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經》是唐朝陸羽所撰的茶學著作,是世界上最早的關於的專著。全書分3卷10篇,總結茶的栽培、採摘、製作、鑑別、煮飲的流程和工具,收集歷史上與茶有關的史料,是當時茶學知識的集大成之作。《茶經》影響和倡導了中國人的飲茶習慣,極大地推動中國茶文化的建立和發展。

Quick Facts 茶經, 作者 ...
茶經
Thumb
作者陸羽
類型子部小說類(新唐書·藝文志[1]
子部農家類(宋史·藝文志[2]
子部譜錄類食譜之屬(四庫總目[3]
語言中文
成書年代8世紀
發行資訊
保存狀態篇數:十篇
卷數:三卷
出版地點唐朝
Close

作者

Thumb
陸羽像,春木南溟日語春木南溟

《茶經》作者陸羽唐朝著名的隱士,善於詩詞文學,在儒學方志術數等方面均有著述,而以茶學方面的影響最為廣闊和深遠,在當時即有「茶神」、「茶仙」之稱,後世尊為「茶聖」。[4][5][6]:2-3

成書

《茶經》成書時間約在760-780年之間,此時陸羽主要隱居在湖州。最早的版本大約作於760年:陸羽寫於上元二年(761年)的自傳中已經提到著有《茶經》三卷;日本學者布目潮渢日語布目潮フウ根據第八篇所記地名考證創作時間在758-761年之間。764年前後,《茶經》曾有過修訂,因而第四篇收錄了一件刻有「聖唐滅胡明年鑄」的風爐日語涼炉,所指即平定安史之亂的次年(764年)。773年,陸羽接受顏真卿的邀請,參與編纂類書韻海鏡源》,期間可能根據接觸到的文獻增補了第七篇的內容。780年之後,陸羽離開浙西,先後在江西湖南嶺南活動,但第八篇對這些地方所產茶葉的記述遠不如兩浙那麼細緻,很可能傳世的《茶經》在780年前後已經完成。[7]

卷帙

More information 卷, 篇章 ...
篇章 內容
卷上 一之源 茶樹植物學特徵,茶的字形和名稱,茶樹的種植與生長環境,鮮茶葉品質的鑑別,茶飲的功用
二之具 採茶和製茶的工具
三之造 採茶和製茶的工藝,根據成品茶葉外形來鑑別其品質的方法
卷中 四之器 煮茶和飲茶的工具
卷下 五之煮 煮茶的程序和技巧(包括煮茶前的茶葉炙烤,以及用水的選擇)
六之飲 飲茶的作用、歷史和方法,影響品茶質量的九個主要問題(「九難」)
七之事 從上古至唐朝的與茶有關的歷史資料,包括醫藥、詩詞、軼事等
八之出 唐朝的茶葉產區,各地茶葉的品質
九之略 在山野等特定情境下品茶時,可以予以省略的采、制、煮茶工具
十之圖 主張將《茶經》寫在絹布上張掛,以便記憶
Close

背景

唐代茶葉生產空前發達,飲茶風氣大大擴散,是《茶經》成書的重要時代脈絡。當時,佛教、特別是禪宗快速發展,而僧人們喜歡飲用提神的茶水;科舉制度逐漸確立,朝廷用茶來幫助考場上的監考官員和考生提神。於是飲茶之風通過僧人和士人迅速傳播。在地域上,也從中國南方傳播到了北方。中唐之後朝廷的禁酒措施亦助長了茶的消費。貢賜制度則進一步產生了鑑別不同茶葉、分出品級等第的需求。[8]:174-175,180-182[9]:527[10]:35-38[11][6]:205-207

而在知識社會學方面,唐代出現了大量與茶事相關的知識和文獻,為《茶經》的寫作提供了養料。[9]:527南朝以來興起的「知識至上」的學風,則使得《茶經》帶有博物學的色彩。[6]:203

影響

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春茶。
——梅堯臣《次韻和永叔嘗新茶雜言》[12]
夫茶之著書自羽始;其用於世,亦自羽始。
——陳師道《茶經序》[13]
羽嗜茶,著經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備,天下益知飲茶矣……其後尚茶成風。
——《新唐書·隱逸傳》[5]

《茶經》促進了中國飲茶風氣的盛行,確立了茶在中國三大飲料(水、酒、茶)中的首席地位。《茶經》還對茶的製作工藝和飲用方法加以改革。在茶葉殺青上,探索出精細的蒸青法。在飲用上,倡導使用煎茶法,即將經過研磨的茶末投入沸水中,稍稍煎煮後就停止加熱,然後舀到茶碗中飲用,以此代替過去較為粗糙的、「與夫㵸蔬而啜無異」[14](跟煮蔬菜喝湯沒有區別)的煮飲法。[11][9]:533

《茶經》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茶的專著。[7]在此之前,中國已經有不少與茶事有關的記載,但都是各書中的零散片斷,直到《茶經》的出現,才有了完整而系統的茶學專著。《茶經》也引領了茶書寫作的風潮,此後出現了大量有關茶和飲茶知識的專書,而《茶經》本身又成為後世茶書的範本。 [9]:532[11][15]

《茶經》將飲茶提升為茶文化茶道,給飲茶的程式灌注進了美學的意境和的思想。[10]:48[9]:532《茶經》還通過對茶具和茶飲程式的複雜、細緻的規定,倡導行為方式的規範化[7]

《茶經》還影響了「茶」字的寫法。在更古老的時代,一般用「荼」字來表示茶。唐玄宗御製的字書《開元文字音義》採用減去一橫的「茶」字,但實際日常書寫中仍以「荼」字佔主導。《茶經》則統一採用「茶」字。受此影響,到晚唐時期,專用的「茶」字已經得到普遍的使用。[8]:23-24

版本

北宋時,《茶經》已有多個版本流傳,陳師道就曾根據四個不同的版本重新合編了一個版本。[13]

南宋咸淳九年(1273年)刊行的左圭所編叢書百川學海日語百川学海》收錄了《茶經》,是幾乎所有現存《茶經》版本的祖本。現存最早的《茶經》版本即為北京中國國家圖書館收藏的宋刻《百川學海》本,但多有錯訛。日本宮內廳書陵部同樣藏有宋版《百川學海》,為印刷質量較好的善本。中華民國十六年(1927年),武進藏書家陶湘得到宋本《百川學海》後將其影刻於世,成為近現代以來通行最廣的宋版《茶經》,但做了一定的改動,不完全是宋刻本原貌。[16]

明代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在陸羽的故鄉竟陵,刊行了從《百川學海》中單獨抄錄出的《茶經》。北京國圖藏有嘉靖二十二年竟陵本,是現存最早的單行本《茶經》。竟陵本除原文外,還附加了前人序跋、詩文、相關探討和陸羽傳記等內容,影響了之後眾多版本的《茶經》刻印。[7]

除《百川學海》外,流傳的另一個版本系列來自於叢書《説郛》。與《百川》系列相比,《説郛》系列《茶經》的特點是普遍沒有保留原注。[7]

傳聞

據說陸羽曾選出天下最好的二十種烹茶用水,並逐一排名,如無錫惠山泉以「天下第二泉」聞名,即由此而來。該說法並不見於《茶經》,而出自唐人張又新的《煎茶水記》。[17] 北宋歐陽修曾撰《大明水記》批駁張文,認為其說法與《茶經》中的主張相互矛盾,是張又新假託於陸羽之口。[18]

參考文獻

相關書籍

延伸閱讀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