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茅茅起義(英語:Mau Mau Uprising、Mau Mau Revolt),又譯矛矛起義毛毛起義茂茂起義,英國稱為肯雅緊急狀態(Kenya Emergency)、茅茅叛亂( Mau Mau Rebellion),在英國殖民政府時期,肯雅於1952年至1960年間,發生的軍事衝突。[B]舉事的反殖民主義團體稱為茅茅,成員多是基庫尤人。與之對抗的是英軍與當地親英武裝。[1][7]

快速預覽 茅茅起義 Mau Mau Uprising, 日期 ...
茅茅起義
Mau Mau Uprising

英皇非洲步槍營英語King's African Rifles的步兵正在偵察茅茅武裝部隊的蹤跡
日期1952年 - 1960年
地點
肯雅殖民地英語Kenya Colony
結果 英軍與親英武裝勝利
參戰方

英國 大英帝國

肯雅國土自由軍英語Kenya Land and Freedom Army[1][2][A]
(茅茅武裝)
指揮官與領導者
英國 溫斯頓·邱吉爾
(1951–1955)
英國 安東尼·艾登
(1955–1957)
英國 哈羅德·麥美倫
(1957–1960)
英國 伊恩·亨德森
英國 佐治·厄斯金英語George Erskine
英國 肯尼斯·奧康納英語Kenneth O'Connor
伊芙琳·巴林英語Evelyn Baring, 1st Baron Howick of Glendale
特倫斯·加瓦甘英語Terence Gavaghan
迪丹·基馬蒂 處決
姆薩‧姆瓦里亞馬英語Musa Mwariama
瓦魯休·伊托特英語Waruhiu Itote
士丹利·馬森奇英語Stanley Mathenge任務中失蹤
兵力
10,000正規軍(包括非裔士兵與英裔士兵)
21,000警察
25,000基庫尤本土衛隊[3][4]
不詳
傷亡與損失
陣亡:200人
受傷:579人
陣亡:官方數字為12,000人;非官方數字為20,000以上[5]
被俘:2,633人
投降:2,714人
茅茅武裝傷及的平民[3][6]
死亡:1,819名非洲人;26名亞洲人;32名歐洲人
受傷:916名非洲人;36名亞洲人;26名歐洲人
關閉

舉事沒有得到肯雅人民廣泛的支持,還遭到了英軍強力鎮壓。[8]1956年10月21日,首領德丹·基馬蒂(Dedan Kimathi)被捕,標誌着舉事的最終失敗,英軍在肯雅的行動也終告結束。[9]

部分學者認為,這一事件為肯雅日後獨立打下了基礎。[10]但另一些學者則認為,舉事不但沒有為獨立打下基礎,還為肯雅製造了混亂,推遲了英國賦予當地獨立地位的時間。這一事件不但製造了肯雅歐裔居民與倫敦當局之間的裂痕,還製造了親英、反英非裔居民族群的對立局面。[2][5][11]

2013年,英國政府公開為茅茅起義期間的作為,向肯雅人民道歉。[12]

Remove ads

辭源

今人並不清楚「茅茅」一詞的來由。根據一些茅茅成員的說法,他們從不會自稱為「茅茅」成員,只會自稱為「肯雅國土自由軍」戰士(Kenya Land and Freedom Army,簡稱為KLFA)。[13]一些書籍,如弗雷德·馬齊德拉尼(Fred Majdalany)的緊急狀態:茅茅全史(State of Emergency: The Full Story of Mau Mau)稱「茅茅」是「Uma Uma」(意為滾、滾)的變形詞,除此之外,這還是一個軍事隱語,來自基庫尤男童在他們進行割禮時遊玩的一個語言遊戲。馬齊德拉尼進一步指出,英國人在不清楚這一詞語的意思的情況下,就為基庫尤人貼上「茅茅」的標籤。[14]

隨着衝突進行,時間推移,學界出現了一個新的解釋:這是「Mzungu Aende Ulaya, Mwafrika Apate Uhuru」(斯瓦希里語,意為讓外國人滾回家,讓非洲人重新取得獨立地位)的縮略語[15]被俘茅茅成員J·M·卡里烏基(J.M. Kariuki)則認為,英國人之所以用「茅茅」稱呼他們,而不是用「KLFA」稱呼他們,是因為英國人想顯示出他們沒有國際合法性。[16]卡里烏基又宣稱,起義者之所以接受這一稱呼,是因為他們想反擊「殖民主義宣傳」。[15]

Remove ads

起義的性質

當時的殖民主義者認為,茅茅軍野蠻、暴力,經常進行墮落的部落崇拜,他們起義只是感情的宣泄,而非理性的表達。茅茅是一種「變態的部落文化」,企圖將基庫尤人帶回英國管治肯雅之前的「黑暗舊時代」。[17][18]這反映出英國人漠視民情。英國政府對這一起義的解釋,並沒有包括農業專家的意見,也沒有包括經濟學家、歷史學家的意見,甚至不包括長期接觸基庫尤人的歐裔居民,如路易斯·李奇的意見。相反,官方解釋包括能夠分析「非洲人心理」的心理學家J·C·卡羅瑟斯(J.C. Carothers)的意見。他的意見對英軍在起義中運用的心理戰術有很大影響。英軍標籤茅茅為「不理性的邪惡力量,被衝動的獸性所主宰,受到世界範圍內的共產主義影響」。卡羅瑟斯的意見對日後的科菲爾德報告(Corfield Report)也有很大影響。[19]

心理戰對英國人來說,變得越來越重要。他們採取了分而治之的政策,「強調這是一場內戰,而不是白人與黑人之間的種族戰爭」,希望離間茅茅軍與基庫尤人、以致基庫尤人與其他種族的距離。這些宣傳工作對拉開茅茅與基庫尤人的距離作用不大。不過,這些工作的確拉開了其他部族與茂茂的距離。[20]

到了20世紀60年代中,這種傳統觀點受到了茅茅前成員及領導人挑戰。新觀點認為,茅茅是非洲民族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還認為,這一運動是現代的、民族主義的,是對不公與壓迫的反抗。不過,新觀點的提出者,在進行研究時,刻意淡化了茅茅的基庫尤性質。[21]

肯雅社會目前仍有討論茅茅的性質、目標、影響,而世界範圍內的學術團體,也有討論類似話題。[22][23]不過,這場戰爭還有一個在肯雅罕為人知 - 正如很多基庫尤人選擇加入茅茅一樣,不少基庫尤人選擇為殖民地政府而戰。有學者因此說這場戰爭是一場基庫尤人的內戰。[11][5][23][24]茅茅成員主要是基庫尤人的原因是,殖民主義對他們的負面影響最深。[25][26]

歷史學家Wunyabari O. Maloba寫道:「毫無疑問,茅茅起義是非洲最近發生的事件中最重要的事件。」[27]但另一位歷史學家[誰?]則認為,Maloba等人的研究「不加篩選地吸收茅茅戰爭的宣傳」,並指出他們的研究與早期對茅茅的「簡單」研究的相似之處。[28][28]而這些早期的研究,就是將茅茅戰爭定義為一場雙極性的、「在反殖民主義者與殖民主義者之間爆發」的衝突。[28]卡羅林·埃爾金斯(Caroline Elkins)在2005年進行的研究,也有類似言論,批評Maloba等人的研究太過主觀。[29][30]

人們常常認為,一場衝突的參與者,會形成兩個對立的陣型,一個人不是支持這一方,就是那一方。衝突期間,雙方的領袖都會用剛才提到的論點,爭取「民眾」的積極支持。但事實上,參與衝突的人,通常超過兩個,而涉及的陣型,也通常超過兩個。宣傳與政治化,對於一個成功的抵抗運動來說,是必不可少的。[31]
路易絲·皮魯埃
Remove ads

後續發展

四名當年的倖存者,在英國倫敦法院,對英國政府提起告訴。英國政府主張,此事應由當年的英國殖民政府,與肯尼亞共和國政府負責,現今的英國政府並無責任。而且此事已經超過司法追訴日期。

2011年英國倫敦高等法院宣判,茅茅起義當事人的告訴合法,裁定起訴。英國外交大臣夏偉林宣佈,對此事件,英國對肯尼亞人民表示深切遺憾,將對當年受害者賠償1400萬英鎊(約2千萬美元)。同時也將在肯尼亞首都,興建紀念碑[32]

註腳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