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並蒽酮(英語:Benzanthrone,縮寫:BZA),又稱苯嵌蒽酮,是一種多環芳香烴衍生物。被用作試劑以及合成染料的原料[1][2]。
苯並蒽酮 | |
---|---|
IUPAC名 7H-Benzo[de]anthracen-7-one | |
別名 | 苯嵌蒽酮、苯繞蒽酮 |
識別 | |
CAS號 | 82-05-3 |
PubChem | 6697 |
ChemSpider | 6442 |
SMILES |
|
InChI |
|
InChIKey | HUKPVYBUJRAUAG-UHFFFAOYAL |
UN編號 | 2811 |
EINECS | 201-393-3 |
ChEBI | 93350 |
性質 | |
化學式 | C17H10O |
摩爾質量 | 230.26 g·mol−1 |
外觀 | 淡黃到棕綠色固體 |
熔點 | 170 °C(443 K) |
溶解性(水) | 不溶於水 |
危險性 | |
GHS危險性符號 | |
GHS提示詞 | Warning |
H-術語 | H315, H319, H335 |
P-術語 | P261, P264, P271, P280, P302+352, P304+340, P305+351+338, P312, P321, P332+313, P337+313, P362, P403+233, P405 |
若非註明,所有數據均出自標準狀態(25 ℃,100 kPa)下。 |
性質
苯並蒽酮外觀呈淺黃色針狀結晶[3],熔點170℃,不溶於水,溶於冰醋酸、苯、氯苯、乙醇和二甲苯等有機溶劑。溶於濃硫酸中呈現強烈的橙紅色並帶有橄欖綠色熒光。苯並蒽酮與連二亞硫酸鈉的鹼性溶液反應生成二氫化苯嵌蒽酮,與羥胺反應會生成對應的肟,與鹼共熔會脫氫偶聯生成二苯並蒽酮(蒽酮紫)[2]。
製備
以1-萘基苯基酮為起始原料,與氯化鋁和微量水反應發生質子化,隨後進行分子內親電取代得到烯醇中間體,隨後將其氧化脫水就生成苯並蒽酮。該反應被稱為Scholl反應[4]。
工業上常採用蒽醌製備,首先將蒽醌還原成蒽酮後,與硫酸和甘油混合反應即可得到。也可以由蒽的硫酸溶液中加入甘油加熱至100~110℃而後加水稀釋使結晶而得[2][4]。
應用
苯並蒽酮具有熒光和冷發光性質。基於此性質,其可作為光敏劑以及作為電荷輸運材料使用。在一些老式煙花中,經常與還原黃4染料一起添加至綠色和黃色彩色煙霧中[5]。同時其也是合成蒽酮紫等還原染料的原料[2]。
危害
苯並蒽酮具有毒性,接觸到皮膚會出現瘙癢和灼熱感,並伴有紅斑、皮炎和皮膚色素沉着的症狀[6]。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