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開邦(緬甸語:ရခိုင်ပြည်နယ်,緬甸語委轉寫:ra.hkuing pranynay,阿拉干語發音: [ɹəkʰàiɴ pɹènè];緬甸語發音:[jəkʰàiɴ pjìnɛ̀])是緬甸西南的一個邦,與孟加拉接壤。面積36,780平方公里,2014年該邦人口為318.8萬人[2]。首府實兌,下轄7縣,邦境以南北向的若開山脈為主,島嶼較多。「若開」一詞來自巴利語,即食人魔之地,可能是指其矮黑人原住民。
早在1027行動以前的緬甸爆發政變後的衝突控制了該地區的北部區域,而在2023年1027颶風行動中兄弟會聯盟宣佈對以清除電詐為名與緬軍展開軍事衝突[3],而在2024年1月15日的談判破裂後宣佈控制了其境內的百力瓦[4]等北部至中部的大部分區域。而在2月21日隨着緬軍的撤離與轟炸下幾乎控制了蘭裏島[5]後大半個地區已被若開軍佔領。
歷史
古稱阿拉干(Arakan)王國,自古以上座佛教立國,在文化上與緬甸更為接近,與西邊的孟加拉地區也長期和睦相處。在阿拉干王國的古都妙烏(Mrauk U),至今仍保留着一座幾百年前回教徒的清真寺。不過,那個時候,定居在阿拉干的回教徒人數很少,主要是從事貿易的商人,今日若開邦總人口數約三百五十萬人,該地分為兩大族群:若開族和羅興亞人。
Dhanyawadi、Waithali、Lemro、謬烏王國(Mrauk U)、貢榜王朝佔領的獨立王國(1784年~1826年)、英國統治(1826年~1948年)、緬甸(1948年~)的邦(省)。
行政區劃
城市
宗教衝突
若開邦居民若開人(Rakhine)多數為信奉上座部佛教(南傳佛教)佛教徒,少數信奉伊斯蘭教;由於謬烏王國國王明蘇蒙曾經在臨近的孟加拉蘇丹國避難,因此有了穆斯林社區,也成為緬甸全國穆斯林最多的地區。以羅興亞人(Rohingya)為主的穆斯林人口,居該邦總人口約四分之一。但由於歷史和宗教原因,緬甸官方指為是來自孟加拉國的非法定居者,因此不享有公民權。
2012年6月中,若開邦的穆斯林(羅興亞族)與佛教徒(若開族、緬族等)爆發衝突,緬甸總統登盛於6月10日晚間宣佈若開邦進入緊急狀態。羅興亞族穆斯林的大量外逃。與2016年11月初,相似情事再次發生,約3萬人逃離家園。[6]
交通運輸
經濟
若開邦是緬甸最貧窮的一級行政區劃之一。69%以上的人口生活貧困。
水稻是該地區的主要作物,佔農業用地總面積的85%左右。椰子和尼帕棕櫚種植園也很重要。捕魚業是一個主要產業,大部分漁獲運到仰光,但也有一些出口。從山上提取木材,竹子和木炭等木製品。少量的劣質原油是從原始的,淺的,手挖井中生產出來的,但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尚未發現。
旅遊業正在慢慢發展。古老的皇家城鎮妙烏的廢墟和Ngapali海灘度假勝地是外國遊客的主要景點,但設施仍然是原始的,交通基礎設施仍然不成熟。
教育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