舂坎角炮台(英語:Chung Hom Kok Battery),位於香港島南區舂坎角,是駐港英軍為加強香港島南部海岸的防守,而於1941年1月建成的海防炮台[1],炮台在二戰後被廢棄,只有部分建築物保留至今,舂坎角炮台於2009年12月18日獲列入香港二級歷史建築[2]。
歷史
1930年代後期,國際局勢日益緊張,駐港英軍決定在香港島的南岸加建多座炮台,以加強香港島南岸的防衛。舂坎角炮台於1938年動工,於1941年1月完工[3],炮台隸屬英軍東岸射擊指揮部(Eastern Fire Command of the British Force)。炮台以上下兩層各建有一個炮位,各裝備一門6吋後裝海防炮,並附設有探照燈。炮台位處赤柱半島西部的舂坎灣海濱,主要用於保護赤柱半島,防止敵軍在舂坎灣登陸並威脅赤柱炮台的後方。
1941年12月8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並入侵香港,香港保衛戰爆發,雖然位於香港島的炮台有效地阻止日本海軍艦艇駛近香港島助戰,但因為作為入侵香港主力的日本陸軍是採取由北向南的攻勢,所以在香港島南岸的大部分炮台對戰局沒有顯著的影響。日軍於12月18日晚上在香港島東北岸登陸,之後向香港島西部及南部步步進迫。12月19日,面對人力物力皆佔優的日軍,港島東旅指揮官華里士準將決定收縮防線,將守軍餘下的大部分兵力集中到赤柱半島一帶,以便以赤柱炮台為核心組織更有效的抵抗[4]。駐守炮台的守軍接到撤退指令後隨即破壞炮台設施,避免炮台被日軍利用[1]。
1945年8月香港重光,舂坎角炮台因為沒有實際需要而被廢棄,炮台的設施亦被移除,原址在英軍撤守後被改建為公園[5]。2009年,古物諮詢委員會對炮台現存的建築物進行評審後,將舂坎角炮台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6]。2014年,因為慈氏護養院擴建,上層1號炮位被拆毀,只保留下層2號炮位[3],包括半圓形的水泥掩體及兩個探照燈平台。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