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銀行券(日語:臺灣銀行券、たいわんぎんこうけん)為臺灣日治時期流通貨幣,由臺灣銀行發行,實際使用年限約從1900年代初至1946年,是臺灣第一個依照現代金融制度發行的貨幣。若除去清治時期不具「準備金」概念的銀兩匯票,臺灣第一套紙鈔是1899年9月發行的臺灣銀行券之壹圓銀券。臺灣銀行券由「政府印刷局」代為承印,正面為鳳凰圖案,背面記有漢字「憑票在臺灣銀行隨時換銀壹;遇有將票私行假造或為改作,定按國律治罪不貸」作警語。

快速預覽 漢語名稱, 繁體字 ...
臺灣銀行券
漢語名稱
繁體字 臺灣銀行券
日語名稱
漢字 台湾銀行券
舊字體臺灣銀行券
關閉
快速預覽 臺灣銀行券, 使用地區 ...
臺灣銀行券
金壹圓鈔(正面)金壹圓鈔(反面)
使用地區
法定貨幣 日治臺灣
流通貨幣中國中國 中國福建上海等沿岸地區部分使用
發行歷史
始發時間1895年
之前貨幣清朝貨幣臺南官銀票
廢止時間1946年
之後貨幣舊臺幣
貨幣單位
 1(簡作元)
 1/100(即日圓輔幣硬幣)
發行面額
硬幣半錢、1錢、2錢、5錢、10錢、20錢、50錢
日圓輔幣)
紙幣1圓、5圓、10圓、100圓、1000圓
台灣銀行券
- 常用:1圓、5圓、10圓
發行製造
中央銀行台灣銀行
印鈔機構大日本帝國印刷局
台灣銀行
此信息框顯示的是該貨幣被廢止前的最後狀態。
關閉

簡介

1897年(明治30年)3月日本國會通過《臺灣銀行法》,11月成立「臺灣銀行創立委員會」,開始展開籌備臺灣銀行的工作。1899年(明治32年)3月日本政府修改《臺灣銀行法》,日本政府以100萬元為額度認購臺灣銀行股份,同年6月正式成立「株式會社臺灣銀行」,同年9月26日開始營業,開啟臺灣銀行券的發行。

臺灣銀行券依歷次改版,總計有七大類別:銀券、金券、改造券、甲券、乙券、台灣印刷券,台銀背書券[2]

台灣銀行券與日圓朝鮮銀行券等值,台灣銀行券為日本特意在台灣所發行的幣鈔。

1. 銀券(銀本位)

為最早期版本的臺灣銀行券。其面額有:1897年(明治30年)9月29日,發行之壹圓銀券,12月25日之伍元銀券,1900年(明治33年)12月3日發行伍拾元紙鈔,2月5日之拾元券。此時因距臺灣銀行6月之成立僅3個月,時間匆迫,鈔券的圖案未另行設計,直接採用日本鈔券圖案,僅修改顏色與文字;也並非按鈔券面額大小依序發行[3]

2. 金券(金本位)

為改造銀券發行後的弊端,1903年(明治36年)9月16日,由總督府建議將銀券改為與日本所流通相同的金券。1904年(明治37年)7月1日發行壹圓金券,8月26日伍元券,1906年(明治39年)8月1日再推拾元券。鈔券的圖案未另行設計,直接採用日本鈔券圖案修改顏色與文字[4]

3. 改造券

銀券金券發行之時,準備時間都相對匆促。圖案未另行設計,且紙質不佳,有易污染破損的缺點。改造券即為此發行,改善紙質,並重新設計圖樣。1915年(大正4年)9月1日起發行,面額又回復為四種。改造券發行時不回收金券,並行使用[5]

4. 甲券

1932年(昭和7年)臺灣銀行再對改造券進行改造,新券稱之甲券。1937年(昭和12年)3月20日發行百元券,為此前未有的大面額[6]

5. 乙券

百元甲券發行後七年即1944年(昭和19年)下半年末發行乙券。外觀大體無異於甲券。因應日本在二戰末期的窘境,主要差異在以下兩點:1. 於1944年(昭和19年)7月1日同日一併發行五元與十元券,四個月後發行壹圓券,發行密集程度為以往未見。2. 為提升印鈔速度,鈔券未印號碼[7]

6. 台灣印刷券

又稱「現地刷」。臺灣銀行所發行的鈔券,自銀券開始,一向為日本印製,再運來台灣發行。1944年(昭和19年)起盟軍反攻,日軍敗退,7月盟軍取得塞班島後,日本完全失去制空權[8],海運受阻。臺灣銀行券改為由日本製版,運至台灣再印製,稱為「現地刷」。1945年(昭和20年)5月30日起,為躲避盟軍的轟炸,由總督府決定在金瓜石廢礦坑下建立地下工廠,以芭蕉葉纖維製為原料印鈔[9],印刷對象擴及百元鈔[10]。為避免轟炸,成鈔與此前鈔券不同,並未集中,而是分散放置。現地刷與乙券相同,為提升印鈔速度,未印號碼[10]

7. 台銀背書券

又稱「武尊千圓券」。1945年(昭和20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前後,物價嚴重上漲,臺灣處於嚴重的通貨膨脹[11]。臺銀持續加印無號碼鈔券,但最大面額百元僅有百元,已不敷使用。乃將日本流通的大面額千圓券鈔,空運來台,並經臺灣銀行背書,於8月19日流通上市。其本體為日本的武尊千圓券,於鈔票背面左加蓋印紅色「株式會社臺灣銀行」,右加蓋「頭取之印」,作為臺灣銀行的背書。1945年10月25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接管台灣,11月8日省府宣告終止流通,為七種臺灣銀行券中流通時間最短者[10]

廢止

1945年,臺灣日治時代結束。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委託改組後的臺灣銀行發行舊臺幣,以取代臺灣銀行券。

臺灣銀行券於1946年9月1日起與舊臺幣同等價收兌,共收兌34億4仟3佰70餘萬元;而該收回之銀行券,全數予以銷毀。

戰時政策與影響

自1937年起,台灣銀行券的發行數額暨躉售物價指數如下表所列[12][13][14]

更多資訊 時間, 總發行額 ...
時間 總發行額 數額年增率 躉售物價指數 指數增長率(%)
1937/06 75,498,000 -- -- --
1937/12 112,033,000 41.57 100 --
1938/12 140,018,000 24.98 116.6 16.6
1939/12 171,169,000 22.25 133 14.07
1940/12 199,685,000 16.66 151.3 13.76
1941/12 252,845,000 26.62 164.6 8.78
1942/12 289,274,000 14.41 162.7 -1.14
1943/12 415,554,000 43.65 2742 68.53
1944/12 796,080,000 91.57 460.12 67.8
1945/03 1,021,008,000 -- -- --
1945/08/15 (日本投降日) 1,433,190,000 -- -- --
1945/08/31 1,651,000,000 -- 1,171.7 154.65
1945/09/11 1,930,000,000 -- -- --
1945/09/30 2,285,000,000 -- 2,585.8 120.69
1945/10/25 2,897,873,519 190.57 -- --
關閉

以後,因應戰爭需求,在臺金融措施也開始出現轉變:

1. 發行無號碼券

包含1944年下半年末於日本印製的乙券,及1945年起在臺印製的現地刷。印製時不加註號碼可增加印鈔的速度,同時亦造成貨幣的浮濫。二種無號碼券至1945年10月底,統計為5億8仟1佰77萬,佔當時總發行額29億的比例達2成。其中,現地刷時期擴增可印的百元鈔佔73%,共4億2仟4佰69萬2仟圓[15]

2. 台銀背書之武尊千圓券發行與回收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依當時的決定(日本大藏省為解決國內、外通貨膨脹危機,推動"金融緊急措置令"),日本撤僑則在1946年3月才能完成。距離國民政府接管台灣尚有兩個月空檔。物價嚴重飛漲。臺灣處於嚴重通貨膨脹狀況[11]。臺銀持續加印無號碼鈔券,但最大面額僅有百元,且亦不敷使用。經大藏省決定,將滿載飛機的日本銀行的鉅額銀行紙幣(千圓兌換券)空運台灣[11]。此批鈔券用以支付在臺日機關的薪餉,預付到預期撤僑結束的次年(1955年/民國44年/昭和30年)3月[16]、退職慰勞金,使通貨發行的膨脹速度更加快速[15]

武尊千圓券(銀行兌換券)於1945年8月19日流通上市,至10月底的2個月內,發行7億8仟4佰零28萬(在日本鈔券生產數量為810萬張,等於計81億日圓)[17],期間內躉售物價指數1,171.7膨脹為2,585.8 。1945年10月25日中華民國政府接管臺灣,並於同年11月8日宣告終止流通,為七種臺灣銀行券中流通時間最短者[10]

1945年,臺灣日治時代結束,進入中華民國時代。國民政府委託改組後的臺灣銀行發行舊臺幣,以取代臺灣銀行券。臺灣銀行券於1946年9月1日起與舊臺幣同等價收兌,共收兌34億4仟3佰70餘萬元;而該收回之銀行鈔券,全數予以銷毀處理。

3. 武尊千圓券在日本本土狀況

但在日本本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終結後(1945年),武尊千圓銀行兌換券是在新日元鈔券切換日語新円切替發行前的最高金額舊日元券紙幣。其於1941年(昭和16年)已生產完畢。正式發行是在1942年(昭和17年)日本大蔵省通知中宣佈的。因發行紙幣權限已從大蔵省移轉至日本銀行。但因此券為發行權限轉讓後,但不能發行的大蔵省印製鈔券。由於它是在這種情況下發行的,因此日本銀行將在其發行後亦將其保留數年。戰爭結束,於1945年8月17日(昭和20年)隨即發行了包括丙二百圓券日語二百円紙幣#丙号券在內的鈔券。武尊千圓銀行兌換券於1946年(昭和21年)3月2日因新日元鈔券切換而失效。

票樣(株式會社台灣銀行銀行券)

相關鈔券發行年份參酌《台灣錢幣目錄》第五版[18]

壹圓券

更多資訊 圖案, 正面 ...
圖案 正面 背面 面值 發行日期 失效日期 備註
直式臺灣銀行壹圓銀券[19]
(silver one yen.$ 1)
明治32年發行
黑色調
圖案援用日本「明治通寶」,
上有鳳凰,下有雙龍
圖像印刷,在鈔券之
四個角落有「臺灣銀行」
字樣之水印文字。
橘黃色調
券面上註明
面額及說明文字,
「憑票在臺灣銀行
隨時換銀壹圓
遇有將票私行假造
或為改作
定按國律治罪不貸」
及英文兌換承諾
「the bank of taiwan
promises to pay the
bearer on demand
one yen in silver」。
銀壹圓 明治32年(1899年) 不晚於民國35年(1946年)9月1日 應臺灣地方民情,
採用漢文說明。
發行時間:明治32年[19]
型式:直式
鈔券尺寸(毫米):135 X 95。
ThumbThumb

直式臺灣銀行壹圓金券
(gold one yen.$ 1)
明治37年發行

黑色調
圖案援用日本「明治通寶」,
上有鳳凰,下有雙龍
圖像印刷,在鈔券之
四個角落有「臺灣銀行」
字樣之水印文字。
紫褐色調
券面上註明
面額及說明文字,
「憑票在臺灣銀行
隨時換金壹圓
遇有將票私行假造
或為改作
定按國律治罪不貸」
及英文兌換承諾
「the bank of taiwan
promises to pay the
bearer on demand
one yen in gold」。
金壹圓 明治37年(1904年) 民國35年(1946年)9月1日 金券之圖案援用銀券形式,
但墨色不同。
發行時間:明治37年[20]
型式:直式
鈔券尺寸(毫米):147 X 85。
Thumb
Thumb
橫式臺灣銀行壹圓券
(one yen.$ 1)
大正4年發行
藍色調
圖案為臺灣神社圖像
印刷,「株式會社臺灣銀行」、
台灣銀行券壹圓等字樣,
另在鈔券下緣之兌換說明文字
此券引換に金壹圓
相渡可申候也
」。
綠色調
圖案為鵝鑾鼻燈塔圖像
印刷,在鈔券上緣文字
「the bank of taiwan
limited 」、及下緣之
兌換說明文字
「promises to pay
the bearer on
demand one yen
in gold」及「明治
三十年三月法律
第三十八號臺灣銀行
法ニ據リ發行スルモノ也

等字樣。
壹圓 大正4年(1915年) 民國35年(1946年)9月1日 發行時間:大正4年[21]
型式:橫式
鈔券尺寸(毫米):134 X 80。
ThumbThumb

橫式臺灣銀行壹圓券
(one yen.$ 1)
昭和8年發行

黑色調
圖案為臺灣神社圖像
印刷,「株式會社臺灣銀行」、
台灣銀行券壹圓等字樣,
另在鈔券右側及下緣之說明文字
此券引換に金壹圓
相渡可申候也
」、「大日本帝國政府
內閣印刷局製造
」。
綠色調
圖案為鵝鑾鼻燈塔圖像
印刷、臺灣銀行券、
壹圓,1 YEN等字樣。
壹圓 昭和8年(1933年) 民國35年(1946年)9月1日 發行時間:昭和8年[22]
型式:橫式
鈔券尺寸(毫米):128 X 67。
ThumbThumb

橫式臺灣銀行壹圓券
(one yen.$ 1)
昭和17年發行

黑色調
圖案為臺灣神社圖像
印刷,「株式會社臺灣銀行」、
臺灣銀行券、壹圓等字樣,
另在鈔券右側及下緣之說明文字
此券引換に金壹圓
相渡可申候也
」、「大日本帝國政府
內閣印刷局製造
」。
綠色調
圖案為鵝鑾鼻燈塔圖像
印刷、臺灣銀行券、
壹圓,1 YEN等字樣。
壹圓 昭和17年(1942年) 民國35年(1946年)9月1日 發行時間:昭和17年[23]
型式:橫式
鈔券尺寸(毫米):129 X 68。
關閉

五圓券

更多資訊 圖案, 正面 ...
圖案 正面 背面 面值 發行日期 失效日期 備註
直式臺灣銀行伍圓金券[24]
(gold five yen.$ 5)
明治37年發行
黑色調
圖案援用日本「明治通寶」,
上有鳳凰,下有雙龍
圖像印刷,在鈔券之
四個角落有「臺灣銀行」
字樣之水印文字。
橘黃色調
券面上註明
面額及說明文字,
「憑票在臺灣銀行
隨時換金伍圓
遇有將票私行假造
或為改作
定按國律治罪不貸」
及英文兌換承諾
「the bank of taiwan
promises to pay the
bearer on demand
five yen in gold」。
金伍圓 明治37年(1904年) 民國35年(1946年)9月1日 金券之圖案援用銀券形式,
但墨色不同。
發行時間:明治37年[24]
型式:直式
鈔券尺寸(毫米):160 X 100。
橫式臺灣銀行伍圓券[25]
(five yen.$ 5)
大正3年發行
黑色調
圖案為臺灣神社圖像
印刷,「株式會社臺灣銀行」、
台灣銀行券五圓等字樣,
另在鈔券下緣之兌換說明文字
此券引換に金五圓
相渡可申候也
」。
咖啡色調
圖案為鵝鑾鼻燈塔圖像
印刷,在鈔券上緣文字
「the bank of taiwan
limited 」、及下緣之
兌換說明文字
「promises to pay
the bearer on
demand five yen
in gold」及「明治
三十年三月法律
第三十八號臺灣銀行
法ニ據リ發行スルモノ也

等字樣。
伍圓 大正3年(1914年) 民國35年(1946年)9月1日 發行時間:大正3年[25]
型式:橫式
鈔券尺寸(毫米):145 X 86。
ThumbThumb

橫式臺灣銀行五圓券
(five yen.$ 5)
昭和9年發行

黑色調
圖案為臺灣神社圖像
印刷,「株式會社臺灣銀行」、
臺灣銀行券、五圓等字樣,
另在鈔券右側及下緣之說明文字
此券引換に金五圓
相渡可申候也
」、「大日本帝國政府
內閣印刷局製造
」。
褐色調
圖案為鵝鑾鼻燈塔圖像
印刷、臺灣銀行券、
五圓,5 YEN等字樣。
五圓 昭和9年(1934年) 民國35年(1946年)9月1日 發行時間:昭和9年
型式:橫式
鈔券尺寸(毫米):
橫式臺灣銀行券 五圓[26]
(five yen.$ 5)
昭和17年發行
黑色調
圖案為臺灣神社圖像
印刷,「株式會社臺灣銀行」、
臺灣銀行券、五圓、5等字樣,
另在鈔券右側及下緣之說明文字
此券引換に金五圓
相渡可申候也
」、「大日本帝國政府
內閣印刷局製造
」。
褐色調
圖案為鵝鑾鼻燈塔圖像、
飛鳥印刷、臺灣銀行券、
五圓、5等字樣。
五圓 昭和17年(1942年) 民國35年(1946年)9月1日 發行時間:昭和17年[26]
型式:橫式
鈔券尺寸(毫米):136 X 73。

此次(昭和17年)改版
共發行壹圓、五圓及
拾圓券三種面額,其中
五圓券及拾圓券背面添加
「飛鳥」圖。
關閉

拾圓券

更多資訊 圖案, 正面 ...
圖案 正面 背面 面值 發行日期 失效日期 備註
直式臺灣銀行拾圓金券[27]
(gold ten yen.$ 10)
明治39年發行
黑色調
圖案援用日本「明治通寶」,
上有鳳凰,下有雙龍
圖像印刷,在鈔券之
四個角落有「臺灣銀行」
字樣之水印文字。
綠色調
券面上註明
面額及說明文字,
「憑票在臺灣銀行
隨時換金拾圓
遇有將票私行假造
或為改作
定按國律治罪不貸」
及英文兌換承諾
「the bank of taiwan
promises to pay the
bearer on demand
ten yen in gold」。
金拾圓 明治39年(1906年) 民國35年(1946年)9月1日 金券之圖案援用銀券形式,
但墨色不同。
發行時間:明治39年[27]
型式:直式
鈔券尺寸(毫米):172 X 106。
ThumbThumb

橫式臺灣銀行拾圓券
(ten yen.$ 10)
大正5年發行

黑色調
圖案為臺灣神社圖像
印刷,「株式會社臺灣銀行」、
台灣銀行券拾圓等字樣,
另在鈔券下緣之兌換說明文字
此券引換に金拾圓
相渡可申候也
」。
深紫色調
圖案為鵝鑾鼻燈塔圖像
印刷,在鈔券上緣文字
「the bank of taiwan
limited 」、及下緣之
兌換說明文字
「promises to pay
the bearer on
demand ten yen
in gold」及「明治
三十年三月法律
第三十八號臺灣銀行
法ニ據リ發行スルモノ也

等字樣。
拾圓 大正5年(1916年) 民國35年(1946年)9月1日 發行時間:大正5年[28]
型式:橫式
鈔券尺寸(毫米):162 X 96。
ThumbThumb

橫式臺灣銀行拾圓券
(ten yen.$ 10)
昭和7年發行

黑色調
圖案為臺灣神社圖像
印刷,「株式會社臺灣銀行」、
臺灣銀行券、拾圓等字樣,
另在鈔券右側及下緣之說明文字
此券引換に金拾圓
相渡可申候也
」、「大日本帝國政府
內閣印刷局製造
」。
黑/黃色調
圖案為鵝鑾鼻燈塔圖像
印刷、臺灣銀行券、
拾圓,10 YEN等字樣。
拾圓 昭和7年(1932年) 民國35年(1946年)9月1日 發行時間:昭和7年[29]
型式:橫式
鈔券尺寸(毫米):144 X 77。
橫式臺灣銀行券 拾圓[30]
(ten yen.$ 10)
昭和17年發行
黑色調
圖案為臺灣神社圖像
印刷,「株式會社臺灣銀行」、
臺灣銀行券、拾圓、10等字樣,
另在鈔券右側及下緣之說明文字
此券引換に金拾圓
相渡可申候也
」、「大日本帝國印刷局
製造
」。
紫/靛色調
圖案為鵝鑾鼻燈塔圖像、
飛鳥印刷、臺灣銀行券、
拾圓、10等字樣。
拾圓 昭和17年(1942年) 民國35年(1946年)9月1日 發行時間:昭和17年[30]
型式:橫式
鈔券尺寸(毫米):142 X 75。

此次(昭和17年)改版
共發行壹圓、五圓及
拾圓券三種面額,其中
五圓券及拾圓券背面添加
「飛鳥」圖。
橫式臺灣銀行券 拾圓[31]
(ten yen.$ 10)
昭和18年發行
黑色調
圖案為臺灣神社圖像
印刷,「株式會社臺灣銀行」、
臺灣銀行券、拾圓、10等字樣,
另在鈔券右側及下緣之說明文字
此券引換に金拾圓
相渡可申候也
」、「大日本帝國印刷局
製造
」。
紫/靛色調
圖案為鵝鑾鼻燈塔圖像、
飛鳥印刷、臺灣銀行券、
拾圓、10等字樣。
拾圓 昭和18年(1943年) 民國35年(1946年)9月1日 發行時間:昭和18年[31]
型式:橫式
鈔券尺寸(毫米):143 X 75。

此次(昭和17年)改版
共發行壹圓、五圓及
拾圓券三種面額,其中
五圓券及拾圓券背面添加
「飛鳥」圖。
橫式臺灣銀行券 拾圓[32]
(ten yen.$ 10)
昭和19年發行
黑色調
圖案為臺灣神社圖像
印刷,「株式會社臺灣銀行」、
臺灣銀行券、拾圓、10等字樣,
另在鈔券右側及下緣之說明文字
此券引換に金拾圓
相渡可申候也
」、「大日本帝國印刷局
製造
」。
綠色調
圖案為鵝鑾鼻燈塔圖像、
飛鳥印刷、臺灣銀行券、
拾圓等字樣。
拾圓 昭和19年(1944年) 民國35年(1946年)9月1日 發行時間:昭和19年[32]
型式:橫式
鈔券尺寸(毫米):141 X 77。

此次(昭和17年)改版
共發行壹圓、五圓及
拾圓券三種面額,其中
五圓券及拾圓券背面添加
「飛鳥」圖。
關閉

伍拾圓券

更多資訊 圖案, 正面 ...
圖案 正面 背面 面值 發行日期 失效日期 備註
橫式臺灣銀行伍拾圓券[33]
(fifty yen.$ 50)
大正10年發行
黑色調
圖案為臺灣神社圖像
印刷,「株式會社臺灣銀行」、
台灣銀行券五拾圓等字樣,
另在鈔券下緣之兌換說明文字
此券引換に金五拾圓
相渡可申候也
」。
黑色調
圖案為鵝鑾鼻燈塔圖像
印刷,在鈔券上緣文字
「the bank of taiwan
limited 」、及下緣之
兌換說明文字
「promises to pay
the bearer on
demand fifty yen
in gold」及「明治
三十年三月法律
第三十八號臺灣銀行
法ニ據リ發行スルモノ也

等字樣。
伍拾圓 大正10年(1921年) 民國35年(1946年)9月1日 發行時間:大正10年[33]
型式:橫式
鈔券尺寸(毫米):172 X 103。
關閉

百圓券

更多資訊 圖案, 正面 ...
圖案 正面 背面 面值 發行日期 失效日期 備註
ThumbThumb

橫式臺灣銀行百圓券
(one hundred yen.$ 100)
昭和12年發行

黑色調
圖案為臺灣神社圖像、菊章
印刷,「株式會社臺灣銀行」、
臺灣銀行券、百圓等字樣,
另在鈔券右側及下緣之說明文字
此券引換に金百圓
相渡可申候也
」、「內閣印刷局製造」。
綠色調
圖案為鵝鑾鼻燈塔、
檳榔樹圖像印刷、臺灣
銀行券、百圓、100
YEN等字樣。
百圓 昭和12年(1937年) 民國35年(1946年)9月1日 發行時間:昭和12年[34]
型式:橫式
鈔券尺寸(毫米):154 X 85。

券正面新增菊章係日本
皇室之象徵,意喻期許
臺灣島內經濟更佳。
背面圖案另加「檳榔樹」,
故俗稱此券為「青仔欉」
閩南語發音)。
橫式臺灣銀行券 百圓[35]
(hundred yen.$ 100)
昭和17年發行
黑色調
圖案為臺灣神社圖像印刷,
「株式會社臺灣銀行」、
臺灣銀行券、百圓、100等字樣,
另在鈔券右側及下緣之說明文字
此券引換に金百圓
相渡可申候也
」、「內閣印刷局製造」。
靛色調
圖案為鵝鑾鼻燈塔、
香蕉樹、飛鳥圖像
印刷、臺灣銀行券、
百圓、100等字樣。
百圓 昭和17年(1942年) 民國35年(1946年)9月1日 發行時間:昭和17年[35]
型式:橫式
鈔券尺寸(毫米):153 X 82。

原發行之鈔券由「大日本帝國
印刷局」印製,為節省成本,
故改於臺灣就地印製。
由於物資缺乏,故採用
甘蔗纖維紙平版印刷,
因此較為粗劣。計有
拾圓、百圓券兩種面額。
百圓券正面圖案援例為
臺灣神社,另背面圖案為
「香蕉樹」,故俗稱此券
為「香蕉欉」(閩南語發音)。
關閉

千圓券

更多資訊 圖案, 正面 ...
圖案 正面 背面 面值 發行日期 失效日期 備註
ThumbThumb

臺銀背書券 武尊千圓券
(one thousand yen.$ 1000)
昭和20年發行

黑色調
圖案為日本建部神社、日本武尊
圖像、菊章印刷,「日本銀行」、
日本銀行兌換券、千圓、1000
等字樣,另在鈔券右側及
下緣之說明文字「此券引換に
金貨千圓相渡可申候
」、
內閣印刷局製造」。
褐色調
日本銀行兌換券、千圓、
1000 YEN等字樣。
於鈔面左側加蓋印紅色
「株式會社臺灣銀行」,
右側加蓋「頭取之印」,
作為臺灣銀行的背書。
千圓 昭和20年(1945年)8月17日(日本)
昭和20年(1945年)8月19日(臺灣)
民國34年(1945年)11月8日(臺灣)
昭和21年(1946年)3月2日(日本)
昭和20年(日本大藏省發行)
型式:橫式
鈔券尺寸(毫米):100×172

台銀背書武尊千圓券,
臺灣因嚴重通貨膨脹,
且僅有百元券亦不敷使用。
日本大藏省決定,
將日本銀行鉅額銀行紙幣
(千圓兌換券)空運台灣使用,
共計發行7億8仟4佰28萬。
致臺灣通貨膨脹更加速惡化。
關閉

參照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