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致命中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致命中國》(英語:Death by China: Confronting the Dragon – A Global Call to Action),台灣譯為《致命中國:中共赤龍對人類社會的危害》[2][3],於2011年出版,是經濟學家彼得·納瓦洛與葛瑞格·奧特瑞(安一鳴,Greg Autry)共同編著的政經書籍,強調中國共產黨治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如何利用貿易優惠為美國帶來威脅。此書出版後於2012年改編為同名紀錄片,由《白宮風雲》中飾演總統的馬丁·辛主持,納瓦洛擔任導演,包括美國民主黨、共和黨人都在影片中受訪,許多訪談者為美國政府的美中經濟暨安全檢討委員會委員[4]。
本書扉頁寫着:「獻給所有的中國朋友們,希望他們有一天能自由地生活。在那一天到來之前,請大家多保重!」受邀為本書作序〈呼喚自由民主中國〉的唐柏橋對此表示,兩位作者在本書結尾反覆強調他們「反對的不是中國,而是中共」,他們熱愛中國文化、跟很多中國人是好朋友。[5]
Remove ads
摘要
第一章標題為〈如果本書所言都是真的,那就不是在抨擊中國〉。本書認為,中共濫用貿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正迅速變成最大的經濟體,快速變成全球最厲害的刺客,不道德的中國企業家用致命的產品淹沒世界市場,中國採取非法保護主義,掠奪美國的產業和工作機會。」納瓦羅認為,中美間貿易並不正常,而半數以上的中國優勢卻來自八項不公平的貿易手段,任何一項在自由貿易正常規則下都被明確禁止。本書詳盡論述,中國共產黨如何藉由八項「摧毀美國就業機會的武器」實踐經濟帝國主義:[6][7][8]
納瓦洛提出,美國應再次把人權視為外交政策的核心價值。本書最後一章提出了一整套建議:個人選擇方案、企業管理層決策、政府的政策措施。其中例如,包括推動國會立法,要求與美國進行自由貿易的任何國家,須放棄所有非法出口補貼,貨幣匯率需反映實況、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符合國際規規範的環境保護及健康與安全標準,開放能源和原材料的全球進出口市場、提供「包括媒體和互聯網服務在內的自由與開放的國內市場」,等等。[8]
Remove ads
爭議
2019年10月17日,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澳洲國立大學一位學者經過研究後舉報,被視為美國對華鷹派的納瓦羅在《致命中國》和其他多篇投書中長期使用一個名為「羅恩·瓦拉(Ron Vara)」的中國問題專家強硬發言,同時該專家還為中美貿易戰的觀點背書過,結果被發現該人物是虛構人物、在現實中並不存在。納瓦羅告訴傳媒,在他眼中,羅恩·瓦拉只不過是一個「異想天開的配置和筆名」而已,多年來他一直用羅恩·瓦拉來表達自己的觀點,他認為這不屬於「事實的來源」。該書出版社培生集團負責人表示,培生集團正在大幅修改後續印刷版本和庫存書的內容,將加註警語「提醒讀者該書含有一位虛構人物」,且「我們非常嚴肅地對待任何違反誠信標準的行為,一旦發現就會迅速採取行動」[9]。
評價與回應
![]() |
受納瓦洛邀請為本書寫序的唐柏橋表示[10],納瓦洛是經濟學家,也是人權活動家,利用一切機會譴責中共侵犯人權行徑。納瓦洛透過大量數據、事實,「呈現了中共統治下的中國的真實面貌,而且提出了非常可行的解決問題的方案。」納瓦洛和安一鳴也因此獲得了特朗普的信賴。[5][11]
2016年底,當選美國總統的特朗普在看完後給予極高評價,「清晰的論點,周密的研究,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很有遠見地記述了全球主義對美國工人造成的傷害,並為復興我們的中產階級指明了一條路。」[12]特朗普為紀錄片寫了推薦語:「《致命中國》說得很對,這部重要的紀錄片用充分的事實、數據和洞察力,描述了我們與中國之間存在的問題。我強烈推薦大家觀看」。本書兩名作者,都獲特朗普委任要務。2017年1月特朗普宣布於白宮設置「國家貿易委員會」,特朗普競選團隊顧問中重要經濟學者彼得·納瓦洛獲提名擔任主席,執掌美國貿易戰略。葛瑞格·奧特瑞(安一鳴)則作為特朗普政權過渡團隊成員,負責NASA(美國太空總署)的交接工作。[13]
台大政治系教授明居正稱,納瓦羅等特朗普任命的重要官員「共通點,除了非常強硬外,也都非常討厭中共;不是討厭中國,是非常討厭中共。」明居正在本書座談會上分析,美國對中共的政策,長期來都是『和平演變』戰略,透過不打仗的方式,改變其共產政權。特朗普計劃打造菁英團隊,重整美國經濟再次強大,就有足夠能力對抗中共。[14]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分析,美國勢必會讓中國在一帶一路上不斷丟錢,藉此讓耗損其外匯儲備。[15]
《赫芬頓郵報》企業家學者Chriss Street書評認為,作者為21世紀的美國確立了明確和可行的路線圖(roadmap),使美國得以馴服中共的攻擊。[16]
前北京大學經濟學者夏業良表示,中共在法治上的不公加深了特朗普對《致命中國》的認同感,而特朗普任命納瓦洛為國家貿易委員會主席更具有針對中國「一帶一路」的戰略意義。本書讓人重新審視西方過去對中國的戰略問題,也警告大眾即使中國經濟改革開放了也不見得會迎來憲政民主。對等原則非常重要,中國對美國的資訊進行封殺,美國卻沒有這麼做;美國需反思是否自己的姑息讓中國得以做大。納瓦洛不是盲從全球化的信徒,他從政治、經濟、文化上提出令人警醒的觀點,強調一定要採取強硬措施才能迫使中共最後坐上談判桌討論新的條款。西方過去為了讓中國老百姓的經濟狀況能得到改善,給予中國在經濟上的「最惠國待遇」,但這造成中國政府越來越強大、貪腐集團越來越強勢,老百姓的生活卻沒有得到對等的改善。[17]
納瓦洛稱,假如中國繼續操縱貨幣、在貿易方面有任何作弊行為,我們別無選擇,只能為了美國人民的利益對中國的作弊採取行動。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中美兩國都是大國,並且有廣泛的共同利益,雙方唯一的正確選擇便是合作;希望中美一起努力、維護雙方關係,確保兩國經貿關係能夠健康、穩定的發展,這才是最符合中美人民的共同利益,而且有益於全球的發展與繁榮。[4]
Remove ads
此章節需要擴充。 (2017年6月5日) |
英文版紐約時報的Neil Genzlinger認為,在「令人害怕且危言聳聽的」《致命中國》紀錄片版中,「豐富的煽動性語言和粗俗的圖像削弱了它的論據」、「具有不加掩飾的片面性」、「提供的解決方案也比較狹隘、不夠長遠。」同時他表示「它的資訊雖然比較誇張,但肯定還是值得檢查和討論的」。[18]洛杉磯時報的薩姆·亞當斯則表示,在「彼得·納瓦洛宣傳鼓動的的紀錄片」中,其「核心」——「重要的政治論點」,「被仇外的、歇斯底里的、誇張的情緒淹沒了」,以至於它「猖獗到不可能從火熱的熱情中散發出光芒。」[19]
2017年明鏡新聞出版集團內幕出版社出版姚仲文的書《美國新總統,中國新核心》中,《致命中國》被描述成「惡毒的反華著作」,改編成的紀錄片被稱作「反華紀錄片」[3]。根據此書籍的說法,彼得·納瓦洛是「特朗普任命的人中最敵視中國的」,他認為「中國與美國很可能開戰」。[來源請求]
2019年10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美國有一群人對中國的發展已經恐懼到匪夷所思的地步,抹黑中國的手段也到了無底線的地步;編造並兜售謊言,甚至以謊言為依據來制定政策,不僅將衝擊和威脅正常的國際關係和秩序,最終也將損害美國自身的利益。[20]華春瑩引用美國國務卿邁克·蓬佩奧在德州農工大學演講時言「我們撒謊,我們欺騙,我們偷竊,我們還有一門課程專門來教這些,這些提醒我們美國是如何造就今日榮耀」[21][22],表示「美方編造的謊言仍在繼續」[23]。
2025年4月8日,台灣政治評論家邱毅表示,納瓦羅有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卻只是一個不入流的經濟類書籍作家;《致命中國》內容錯誤百出,其實就是一個對中國充滿偏見、犯了紅眼症的偏激作品,但這類書在西方世界是有市場的[24]。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