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界膠束濃度(英語: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經常縮寫為CMC),其定義為表徵界面活性劑結構與性能的一個最重要的物理量,根據界面活性劑的CMC值大小可以設計界面活性劑加入量以得到膠束大小、形狀可控的溶液。[1]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關主題的編者參與及協助編輯。 (2014年9月11日)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4年9月10日) 從上到下:增加表面活性劑在水中的濃度,膠束會在表面上緩慢形成一層,並最終在CMC處或之上形成膠束。 注意,膠束的存在不排除溶液中單個表面活性劑分子的存在。 定義 界面活性劑形成膠束所需的界面活性劑的最低濃度,稱為臨界膠束濃度。 說明 臨界膠束濃度可以透過許多實驗方法來測得,如:電導度、表面張力、及濁度等。 影響CMC值的因素可歸納為:界面活性劑本身的親疏水性、溶液中的離子濃度、以及溫度與壓力等。 參見 清潔劑 參考文獻 [1] 《表面活性劑與奈米技術》, 作者:李玲,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ISBN 7-5025-5071-2.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