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是位於右方肋骨下肝臟後方的梨形囊袋構造,有濃縮和儲存膽汁之用。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3年4月15日) |
結構
膽囊是一個有彈性的梨形囊袋。膽囊內的單層柱狀上皮細胞會分泌出粘液,構成粘膜。保護膽囊內壁免受膽汁腐蝕。
作用
膽囊的作用有濃縮和儲存膽汁。膽汁溶解脂肪及酒精,肝會不斷分泌膽汁,流進膽囊中儲存,並在需要時將膽汁送進消化道以協助消化脂肪。由肝臟下行的總肝管與膽囊管會合形成總膽管,總膽管經過胰臟,在肝胰壺腹膽汁與胰液混合,並排到十二指腸。
膽囊基本上由神經激素控制,膽囊收縮素(CCK) 導致膽囊收縮,將膽汁送到膽管裏。其他激素則讓膽囊放鬆以儲存膽汁。 [2] [3]
檢查
疾病
主條目:膽囊疾病
- 膽石症(膽結石)患者常無症狀,但本症也可能引起陣發性疼痛,病人常伴有膽囊疾病的其他病徵與症狀,如噁心、嘔吐,以及伴隨投射至背部的腹痛。切除膽囊可治癒本症。但要注意的是腹痛可能與其他腸道疾病混淆。 [4]
- 膽囊炎可為急性也可能是慢性,首選診斷是超聲波檢查,可見膽囊壁厚度增加。急性膽囊炎病人抽血可能發現白血球增加。在慢性膽囊炎病人,雖然切除膽囊可治癒此症,但在老年、高危險病人不適合手術時,可以用藥物治療作為替代。急性膽囊炎病人先以抗生素治療以預防發生膿瘍,並以藥物止痛,在手術前一般不建議進食。 [3]
- 膽囊息肉是膽囊內的贅生物,最常見的是膽固醇息肉。有些會引起上腹部疼痛,但有些並無症狀。治療取決於息肉大小和症狀,較小的息肉可以固定追蹤變化即可,但大於 10 毫米的息肉,由於潛在的惡性風險較高,一般建議進行膽囊切除術。 [5]
- 膽囊癌(膽囊惡性腫瘤)大多為腺癌,且早期多無症狀,常在晚期才被發現,因而預後較差。膽囊癌成因有多種假設,例如膽囊炎、膽結石、種族、膽囊息肉、生活模式(如肥胖症)等等,可能較易發生膽囊癌。症狀包括持續的右上腹疼痛、黃疸,已及觸診右上腹發現腫瘤。
- 膽道運動障礙:膽囊釋出膽汁的速度異常導致慢性膽道絞痛。診斷時要先進行常用於檢查膽結石的檢查,以及注射膽囊收縮速並進行 HIDA 核醫掃描,以判斷膽囊的排出速率。查看射血分數。這種激素會導致膽囊釋放膽汁。
- 膽囊切除術後綜合症(膽固醇、水腫、穿孔、瘺管)
- 黃色肉芽腫性膽囊炎是罕見的膽囊疾病,雖然不是惡性腫瘤,但表徵類似膽囊癌。 [6] [7] 本症於1976 年由JJ McCoy, Jr. 及其同事首先發表。 [8]
參考
人體 Dr Tony Smith (2001)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