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科(digestive medicine[1][2])或消化內科、消化學、消化病學[3],是醫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專門研究消化系統(從口腔到肛門的消化器官)及相關疾病的流行病學、病因、發病機制、病理、診斷、治療、康復和預防。
消化科由於歷史發展的異名,或再細分亞專科,另稱:胃腸科(gastroenterology)、胃腸學、胃腸病科、腸胃病學、肝膽科(hepatobiliology)、肝膽學、肝膽病科、肝膽病學、胃腸肝膽科[4][5](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消化肝膽[6]科等等。
歷史
- 1767年約翰格·奧爾格發表痢疾專著。
- 1777年維也納的馬克西米利安·斯托爾描述膽囊癌的症狀。
- 1780年意大利醫生拉扎羅·斯帕蘭札尼拋棄蓋倫的理論證明胃酸對食物的作用。
- 1805年菲利普·博齊尼用他自己命名為Lichtleiter(導光儀器)的一根導管第一次嘗試觀察活人體內,他觀察的器官包括泌尿系統、直腸和咽頭,這是第一次有記載的內窺鏡。
- 1823年威廉·普洛特發現胃酸含有鹽酸。
- 1868年著名德國醫生阿道夫·庫斯馬爾發明胃鏡並在吞劍雜技演員的幫助下改善儀器。
- 2005年澳大利亞的巴里·馬歇爾和羅賓·沃倫因發現幽門螺桿菌及其在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作用而榮獲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詹姆斯·萊維特協助他們的工作但未能獲獎。
組織
- 世界胃腸學組織
參見
- 臨床及轉化胃腸病學期刊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