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室外引流(英文: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 (EVD),也稱為腦室造口(ventriculostomy) 或extraventricular drain)是用於治療水腦或其他腦內正常的腦脊髓液循環受阻時的狀況,以引流降低顱內壓的手術與裝置。除了移除腦室內的液體以外,還可以監測顱內壓 。如果發生併發症(例如出血),可能需要立即進行神經外科手術。

Quick Facts 腦室外引流 ...
腦室外引流
Thumb
腦室外引流,可見血樣腦脊液;此乃因顱內出血所致。
Close

腦室外引流可暫時治療水腦,如果其潛在病因無法獲得解決,可能需要將腦室外引流改為腦分流以作為長期治療。 [1]

置放

放置腦室外引流的導管時,通常在顱骨額部的科霍氏點(Kocher's point)鑽孔,將導管末端放置在側腦室的前,或是第三腦室。 [2] [3] 一般乃經由右側大腦放置導管,但有時會經由左側甚或雙側放置導管。 腦室外引流可用於監測導致腦脊液積聚增加的狀況,例如頭部外傷 , [4] 蛛網膜下腔出血[5] 腦內出血或其他導致病況。除了排出腦室液體,腦室外引流也可以引流出血;此重要性在於血液對腦組織有刺激性,可能引起血管痙攣等併發症。

照護

將腦室外引流導管的水平位置調整到應於顱底的參考點,通常是耳廓或外耳道 。將腦室外引流導管接到封閉的刻度管;該刻度管的高度由醫師視病人情形以及所需的引流程度設定,而由靜水壓力決定腦脊液的引流,因此家屬與訪客最好不要自行改病人的頭部位置。 [6]

由腦室外引流可測得顱內壓,配合平均動脈壓,可以計算腦灌注壓。 [6]

併發症

放置腦室外引流是一種侵入性手術,可能的併發症如下:

出血性併發症

沿着腦室外引流導管行經路徑可能發生出血。鑽孔時或穿透硬腦膜時如有困難,可能導致腦膜剝離而發生繼發性出血(硬膜外或硬膜下出血)。這類出血可能危及生命,有時需要手術處理。如果患者凝血異常,放置腦室外引流導管導致出血的風險較高。

機械性併發症

  • 位置錯誤

乃指腦室外引流導管末端並未位於側腦室或第三腦室中。而如導管穿過重要的腦區(例如內囊(internal capsule)或上部腦幹),可能會出現症狀。

  • 阻塞

常是由於纖維性或血塊樣的物質堵塞腦室外引流導管,或室發生導管扭結而致引流不順。結果腦室壓力增高,大腦腫脹而可能導致永久性的損傷。對於這些細徑導管,醫護人員可能必須調整或沖洗之以嘗試處理阻塞。 [7]

  • 移位

放置腦室外引流時,引流管經皮下穿刺而至體表,並用手術縫合線或縫合釘固定 。 但是腦室外引流導管仍可能會移位,這將使得導管末端移離其預期位置,使得顱內壓測量不準確,或導致導管阻塞。

感染

腦室外引流導管是插入大腦的異物,也就可能導致嚴重感染。歷史上與腦室外引流相關的感染率介於5%到20%以上。 [8] [9] 這類感染可能會發展成為嚴重的腦部感染,稱為腦室炎(ventriculitis)。針對腦室外引流導管的感染,已有套裝治療指引,可將感染率降低至不足1%。 [10] [11] [12]

神經方面併發症

儘管由於腦室外引流導管穿過大腦而造成神經功能障礙的情況很少見,但這類導管放置不良仍可能與病人的神經系統狀況不良有關。 在一份報告中,腦室外引流插入第四腦室過深,作者因而假設患者的昏迷是由於網狀激活系統遭受不當影響所致;該病人的意識狀況在調整腦室外引流後獲得改善。 [13]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