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約翰大戰紀念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聖約翰大戰紀念碑map

22°15′27″N 114°11′35″E

Thumb
聖約翰大戰紀念碑屹立於黃泥涌峽道。(攝於2020年4月)
Thumb
聖約翰大戰紀念碑的牌匾,展示立此紀念碑的詳細資料,其中使用的中文名為「聖約翰救傷隊烈士紀念碑」。
Thumb
2009年時的聖約翰大戰紀念碑,石碑側面尚未有56名遇難隊員的名單,兩旁也未設置講述隊員事蹟及立碑資料的牌匾。

聖約翰大戰紀念碑[1](英語:St. John War Memorial),又作聖約翰救傷隊烈士紀念碑[2],是一座在香港黃泥涌峽的紀念碑,該紀念碑位於黃泥涌峽道,於1952年豎立[3],以紀念在香港保衛戰中犧牲的聖約翰救傷隊隊員[4]

豎立背景

香港聖約翰救傷隊於1884年成立,屬香港法定機構,提供非政府的救護服務。1940年7月,隨着日軍入侵香港的可能性與日俱增,香港政府動員300名救傷隊隊員進駐分佈在香港各區的21個救護站[5],以備在戰爭爆發時提供緊急救護服務。日本於1941年12月8日發動太平洋戰爭,於當日清晨入侵香港,在戰爭期間,救傷隊成員在前線為傷者提供救護服務[6],雖然救傷隊的隊員已佩戴救護人員的標識,惟日軍卻對醫護人員加以殺害[7],救傷隊成員分別在北角柴灣赤柱黃泥涌峽等地遇害,有部分隊員在前線拯救傷者時被日軍射殺,也有部分隊員被俘後遭日軍斬首,當中有56名遇難成員最終能辨識身份[6]

立碑悼念

二次大戰結束後,聖約翰救傷隊便籌款為在香港保衛戰中犧牲的隊員設立紀念碑,1952年初,救傷隊籌得足夠費用及取得政府同意後,便開始興建紀念碑。紀念碑豎立於黃泥涌峽,此處是香港保衛戰的主要戰場之一,犧牲的隊員中有頗多便在此山峽被殺,因而決定在該處立碑。1952年2月10日中午,紀念碑由聖約翰救護機構總監岳圖倫英語Otto Marling Lund主持揭幕[8],當日約有300多人出席典禮。此後,在每年和平紀念日的最接近之週日,救傷隊成員都會到紀念碑獻花及悼念在戰時死難的隊員[9][4]

這座最初是建於黃泥涌峽道淺水灣道交界處的山邊,前面便是馬路,但由於出席悼念活動的隊員眾多,部分人員須站出馬路,須要交通警暫時封路,以便悼念儀式可順利進行。為免對交通造成影響,1993年6月,香港政府撥出原址附近的一幅土地,用來遷置紀念碑,新址位於黃泥涌峽道南北行線及大潭水塘道的分隔草坪,雖然前往紀念碑必須橫過馬路,但新址可避免隊員在舉行儀式時要站出馬路[3]

碑文及牌匾

紀念碑是一座近似正方錐體的石碑,頂部四周都刻有代表聖約翰救護機構的馬耳他十字徽章[3],此徽章乃出自十字軍東征時期的一個醫護團體。在紀念碑的基座四周,皆有刻字,其中前後兩面,刻有為紀念在1941至1945年間犧牲的隊員而豎立的簡述;兩側是56名在戰時遇難的隊員名單。2015年11月,另於紀念碑前方的兩旁各豎立一塊牌匾[6],左方的牌匾講述在香港保衛戰中犧牲的事蹟,另一塊牌匾則收錄贊助人的名單。

碑身正面的銘刻記敘如下:

相應的漢語文意可為: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