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源縣是中國廣東省韶關市下轄的一個縣,位於韶關市東南部,因其處於北江支流翁江之源而得名。東與連平縣相連,南與新豐縣毗鄰,西與英德市、曲江區交界,北與始興縣、江西省接壤。
翁源縣是廣東歷史上16個最早建制縣之一,因山水奇秀,物產豐饒,故古有「仙邑」之稱,素有「粵北南大門」之稱。
歷史
先秦以前
新石器時代,翁源就有人類活動。春秋時期,翁源之地屬百越地;戰國時期,屬楚地。秦時屬南海郡。
兩漢、三國、兩晉、南朝時期
兩漢、三國、兩晉及南朝宋齊時期,翁源均屬湞陽縣地。梁承聖三年(554年),析湞陽縣地置翁源縣,屬東衡州始興郡。南陳初廢東衡州,翁源縣改屬衡州始興郡。陳天嘉元年(560年),在翁源縣地置清遠郡,翁源屬之。
隋、唐、五代十國時期
隋開皇九年(589年)平陳廢郡,翁源隸屬廣州總管府。唐初,在曲江置番州,縣屬之。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翁源自廣州析隸韶州。五代時期,翁源縣屬韶州。
宋、元、明、清時期
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析翁源太平鄉及曲江縣廉平、建福兩鄉置建福縣(治在岑水場附近),與翁源縣同屬韶州管轄。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廢建福縣,轄地各歸原建制。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翁源縣併入曲江縣。大德五年(1301年),翁源復縣,改屬英德路。至大元年(1308年)英德路降為州,翁源仍屬。明洪武元年(1368年)翁源縣易名岑水縣,不久復名,隸屬韶州府。明清時期,翁源縣建制未變,均屬韶州府管轄。
民國時期
翁源縣建置沿襲清制。民國元年(1912年)至民國38年9月,翁源縣先後屬廣東省南韶連綏靖區、南韶連道、嶺南道、南韶連行政區、南韶連政務區、北區、西北區綏靖區、第二行政督察區、第三行政督察區管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1949年9月,翁源解放。翁源縣初隸屬北江臨時人民行政委員會,後先後隸屬北江人民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北江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北江區專員公署、粵北行政公署、韶關專員公署、韶關專區革命委員會、韶關地區革命委員會、韶關地方行政公署、韶關市。
自然地理
位置面積
翁源位於廣東省北部,韶關市東南部,北江支流滃江上游。東靠連平,南鄰新豐,西接英德、曲江,北依始興、江西。東經113°18′5″至114°18′5″,北緯24°07′30″至24°37′15″。東西極端長66.5千米,南北寬55千米,總面積2175平方千米。
地形
縣內屬半山區丘陵地帶,群山環抱,連綿起伏,山脈多為自東北—西南走向,地勢自東北向西南傾斜。境內千米以上山峰有13座。最高峰為北部的七星墩,海拔1300米;次為南部青雲山,海拔1246米;最低點是官渡,海拔100米。中部多為中低山脈及零散土丘。山地面積約佔全縣總面積的80%。山脈之間多為中小型盆地及河流沖積的階地,盆地方圓幾十公里或幾公里不等。中上石炭系壺天群灰岩廣泛分佈於全縣各地,確由溶蝕作用下形成的喀斯特溶洞很多,全縣已發現較大溶洞107個。地貌表現千姿百態,地形較為複雜
行政區劃
人口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翁源縣常住人口為322482人。
交通
京港澳高速、 汕昆高速、 武深高速、 韶惠高速、 106國道、 220國道、 358國道、 244省道、 245省道、 341省道幾大幹線縱橫貫通境內, 廣韶高速公路越境而過,設有翁城出入口,境內城鄉交通四通八達。
物產
翁源物華天寶,是「嶺南夏令果王」三華李的故鄉、千年古縣、全國最大國蘭生產基地,是「中國三華李之鄉」「中國九仙桃之鄉」「中國蘭花之鄉」。農業種植以糧食、甘蔗、蠶桑、花生、蔬菜、水果、黃豆、番薯等作物為主,其中以糧食、糖蔗、蠶桑、蔬菜、水果、蘭花為支柱產業。
- 土特產:三華李(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九仙桃、沙田柚、蔬菜、蠶繭、蘭花、馬牯塘蓮、竹篙薯、果蔗
- 藥材:溪黃草
- 礦產:煤、鐵、鋁、鋅、鎢、錳、矽、石灰石、翡綠岩、大理石
- 五金:繅絲、水泥
語言
旅遊資源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