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城福德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美城福德廟於嘉慶十七年建廟[1],或說是1813年[1][2],又稱「土圍土地公廟」[3],位在美城村十二到廿鄰的舊名「土城仔」之處[4][5],廟址為大福路二段211號[2][6][7]。舊的廟身取自壓艙石,為高170公分、寬90公分、基地約1坪大[1][8]。
在農曆新春時,作為該村信仰中心的此廟神像會巡視村里,繞境祈安[7]。昔日,宜蘭市魚販要到大福村一帶海邊買魚途經該廟時,會入廟膜拜,若未能得筊即掉頭回去,因為他們認為這趟買魚一定不會有賺錢[5]。1996年報導,時年八十二歲的廟祝陳金長講,附近居民無論殺豬公、娶媳婦或入厝時,會請這尊起基土地公神尊前去坐鎮祈福[4]。福德正神千秋時,信徒雲集,林聰賢、林建榮等地方政治人物都曾在此日來此祭拜[9]。
原先只有祭拜土地公,後來才增加陪祀的土地婆。當地傳說,過去農民清晨前巡田水時,常見到一點火光從田間小路飄到土地公廟附近後就憑空消失。久而久之紛紛猜測火光可能為土地公的化身,不過對神明夜行的原因感到疑惑。信眾遂向土地公擲筊請示,最後才知曉土地公「不安於廟」之因,是難耐孤獨而外出解悶。於是信徒決定為土地公塑造一尊土地婆,同時以嫁娶儀式將土地婆迎娶回廟。從此,經常飄浮在漆黑田間的火光便不再出現。[4][5]
1982年間擴建新廟[4]。石廟被拆解,保存其中八大塊存放在廟旁雀榕下[1][10]。1995年新廟拜亭完成[4]。原先舊廟石材剩屋頂與牆堵,分別重1百到2百台斤[1]。
隨着社區總體營造觀念興盛,村民們想到了當年的石廟也是村內的寶物,遂透過文建會協助及信義房屋贊助來復原舊廟[11]。美城村長吳橛達在2008年表示村子裏有很多寺廟,將此廟、五間紫雲寺、南安宮、東安聖祖廟等,列為村落的宗教文化旅遊資產[3]。
2010年初舊廟修復動工,廟方為尋找相同的四稜砂岩石材,還遠赴中國大陸[8]。後來在一家古厝找到相同石材,信徒認為是土地公幫的忙[10]。藉由老師傅陳清圳指導修廟工作,以蘭陽溪砂石混成混凝土地基,並在地基加裝汽車避震器,可耐8級強震[1]。修復祖廟的專案執行委員吳建和表示,此土地公格局雖小,卻具備傳統石材建築的完整結構,為探究台灣寺廟建築之美的入門實例,也會作為出巡之用[11]。同年3月22日,石廟上樑[8][11]。修復後的石廟高143公分,寬、深92公分[2][8]。土地公平日依然則供奉在新廟[2][11]。28日舊廟舉行修復落成典禮[2][8][10][11],當日近百人合力把石廟抬上板車出巡[10],由貨車牽引進行6公里的繞村祈福[2]。廟方說日後這座行動土地公廟可供出借,但必須先擲出聖筊,才能將神像連廟一起請出場[10]。
當年,吳建和推甄上佛光大學文化資產創意學系碩士班,並以「蘭陽平原土地公廟祭祀與慶典之研究—以壯圍美城福德廟為例」做為研究題目,詳盡介紹此廟種種故事。2011年農曆正月二十重新選定新爐主時,吳建和在三百多名候選人中,以續十二個聖杯雀屏中選。[12]
廟方用百年老樹腐朽成的天然空心筒,設計成「神明郵筒」,在2009年土地公生日時啟用,提供紅紙讓信眾書寫祈求神明[13][14]。郵筒為樟樹材質,高約1公尺、直徑約50公分,上面再蓋上透明亞加力板[14]。廟方會收件集中火化,以給土地公,如在土地公生日農曆二月初二[14]、或中秋節[9][14]。
吳建和以肖楠木特製一對巨大筊杯[6],於2009年2月21日由主委曾石旺與羅東鎮長林聰賢安座[15]。該筊杯長66公分,重33台斤[6][15][14]。數字取文工尺的吉祥數,分別代表「富貴」、「添丁」[6][15]。該筊杯號稱宜蘭縣最大,除在重要慶典請示神明外,平日不擲筊使用,只讓信眾摸筊,祈求平安順利[1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