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駐英國大使館(英語:Embassy of the United States, London)是美國英國首都倫敦設置的外交代表機構[1],舊址於1960年到2017年間為格羅夫納廣場西側的24號大樓,2018年搬到九榆樹大道33號[2]。這棟館舍同時也是美國駐西歐各國使領館中規模最大的建築[3],以及美國在英相關事務的焦點場所[4]

Quick Facts 美國駐英國大使館 Embassy of the United States, London, 概要 ...
美國駐英國大使館
Embassy of the United States, London
Thumb
Thumb
概要
類型大使館
地點 英國倫敦梅費爾
地址九榆樹大道33號
33 Nine Elms SW11 7US
座標51°28′57″N 0°07′54″W
設計與建造
建築師基蘭-廷伯萊克建築事務所[*]
使館資訊
館務轄區英國
所屬部門 美國國務院
大使簡·D·哈特利(2022年7月19日 - )
網站
https://uk.usembassy.gov/
地圖
Thumb
Close

歷史

第一代美國駐英大使館位於大金巴倫廣場(Great Cumberland Place51.515156°N 0.159479°W / 51.515156; -0.159479 (Great Cumberland Place))之後遷至皮卡地里街砵蘭街格羅夫納花園英語Grosvenor Gardens等地。1938年時,又移至麥當勞大廈英語Macdonald House, London(格羅夫納廣場1號,目前是加拿大駐英高級專員公署英語High Commission of Canada to the United Kingdom部分單位的辦公處),之後該大廈還成為美國數個機構的聯合辦公樓,當中包含了盟軍駐歐指揮官德懷特·艾森豪的辦公處及美國海軍駐歐司令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敏公爵捐出了一塊用地以紀念大戰期間的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5]

1950年代末期,開始興建美國大使館的辦公大樓,該棟採現代主義風格的樓宇由芬蘭裔美國建築師埃羅·沙里寧設計,並於1960年啟用,總共擁有地上六層和地下三層。樓頂上安裝了一隻狄奧多·羅斯札克英語Theodore Roszak (artist)設計的鍍白頭海鵰塑像,雙翅展開的寬度約有11公尺,使之成為倫敦一個醒目的地標[3]。2009年10月,美國大使館館舍獲授英國的二級登錄建築地位[6]

維安問題

Thumb
美國大使館舊館外圍的安全柵欄,攝於2006年

美國大使館的安全問題曾在1980年代、1990年代時,因為有數起針對美國駐外使館和領事館的連續攻擊事件而升高。然而,直到2001年的九一一事件發生後,可見的維安措施才顯著增加。之後在使館週邊進行了大量改進工程,包含取消開放格羅夫納廣場的一側給外界車輛進入,建築外圈也增設了武裝路障。2002年8月29日,一名突尼斯裔的瑞典公民克里姆·沙提英語Kerim Chatty斯德哥爾摩-韋斯特羅斯機場準備搭乘瑞安航空685航班前往倫敦史坦斯特機場時,就因為在行李內攜帶槍械被捕,而事發後便有不具名消息來源出現在媒體上,宣稱此男的目的是預謀劫機、衝撞美國駐英大使館,並利用使館樓頂的老鷹像來從空辨視目標。瑞典保安警察Säpo)否認了這類意見,並表示報導「資訊有誤」[7]。這場風波的結果是沙提被免除了一切與恐怖主義掛勾的嫌疑和指控[8]

對大使館的安全威脅也促使美國政府開始考慮另遷新址的可能。數家英國媒體一度指出美方希望利用肯辛頓宮作為新館,還稱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以該宮為李察親王愛德華親王等數位英國皇室成員的住所為由,而予以拒絕。美國大使館「費力否認」了這些報導,而白金漢宮發言人也表示美國沒有提出正式請求[9]。當時新館的另一個選項是車路士軍營英語Chelsea Barracks,美國大使館曾於2007年2月試着出價將之購下,卻未成[10]

新館

Thumb
使館外的美國前總統列根紀念雕像

2008年10月8日,美國駐英大使館宣佈與不動產發展商巴利摩集團(Ballymore)達成協議,以在泰晤士河南岸、旺茲沃思九榆樹英語Nine Elms地區替使館新址購買用地[11]。該地所處的地帶位在「倫敦計劃」中劃定的獲素/九榆樹/巴特錫潛力發展區(Opportunity Area),屬於新興區域。倫敦地鐵北線巴特錫延伸段英語Northern line extension to Battersea也計劃在九榆樹地區增設新站,除了加強新使館區的交通機能外,亦預計會替當地帶來其他發展。然而,這項計劃必須在美國國會和當地的規劃機構批准後才會有進一步進展[12]美國國務院在2009年1月時稱其正於九家營建業者間物色新館的建商,透過從中選擇「現代化」和「高質量」的方案,來取代使用已久而顯得老化的現有館舍[11]。同年3月,負責美國駐外館舍事務的國務院海外建築運作局英語Bureau of Overseas Buildings OperationsS/OBO)聲稱四家業者已入圍設計競奪賽的最終階段[13]。根據法令,獲准負責美國駐外館舍建造業務的廠商,必須是通過「安全許可」審核的美國自家業者[13]。後來,由於工程經費快速激升到10億美元,因此將開工日設定到2012至2013年間,並已於2013年11月13日在九榆樹的新址上正式舉行了動土典禮[14],預計至在2016年至2017年間完成搬遷[15]

美國政府在2009年11月時,有條件地同意將格羅夫納廣場的駐英大使館館舍賣給正在進行海外地產投資,並於2007年購得車路士軍營的卡塔爾投資局QIA[16]。儘管成交價格未公開,但該樓的估計價值在2000年7月時為約5億英鎊,之後由於館舍被定為二級登錄建築的緣故,使其發展價值下滑[17],因為此級建築要求新業主維持樓房原有的設計。然而,美國大使館館舍仍名列在梅費爾地帶的238大登陸建築與遺址中[18][19]

2010年2月23日,美政府宣佈基蘭-廷伯萊克建築事務所英語KieranTimberlake領導的一個團隊贏得了新大使館和周圍綠地的設計方案競賽[20][21]。獲獎方案將新館設計成一座玻璃立方大樓、外圍搭配一塊半環狀的水池(被《泰晤士報》暱稱作「護城河[22][23])和寬闊的公共綠地[24]。美國駐英大使館聲明這個方案「符合建立一個現代化、受歡迎的、永恆的、安全和節能高效的21世紀大使館的目標」[25],然而英美兩國都有輿論對此設計表示批評[21]

大樓動工儀式於2013年11月13日舉行,2017年12月13日向公眾開放[26][15]美國總統當勞·杜林普原計劃於2018年2月出席新大使館揭幕儀式,但在2018年1月,他宣佈不出席。杜林普公開譴責新大使館的開銷和選址以及出售這棟大樓所獲得的利潤,譴責前任巴拉克·奧巴馬的這項交易太糟糕[27]。然而,大使館遷移的決策是在奧巴馬政府之前做出[28]

使館部門

駐英領事館與機構

除倫敦的大使館外,美國在英尚設有愛丁堡總領事館(領事轄區蘇格蘭)、貝爾法斯特總領事館(領事轄區北愛爾蘭)、卡迪夫事務處(威爾斯)及格拉斯哥的一處聯絡中心。

相關條目

註釋及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