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眾國訴微軟案(英語:United States v. Microsoft Corp.253 F.3d 34 (200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1])是美國的一個反壟斷訴訟案,聯邦政府聯合了19個州以及首都哥倫比亞特區共同起訴微軟公司違反《謝爾曼反壟斷法》而佔據了絕對的市場壟斷地位;喬爾·克萊恩英語Joel Klein該案的首席檢察官,最終該案由美國司法部達成和解。

Quick Facts 合眾國訴微軟案, 法院 ...
合眾國訴微軟案
Thumb
比爾·蓋茨於1998年8月27日出庭作證
法院哥倫比亞特區聯邦巡迴上訴法院
案件全名美利堅合眾國訴微軟公司案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v. Microsoft Corporation
判決下達日期2001年6月18日
判例引注253 F.3d 34 (2001)
案件歷史
過往行動District Court(1999)
後續行動聯邦司法部達成合解
法庭意見
微軟將其互聯網瀏覽器與作業系統捆綁的商業行為是一種謝爾曼反壟斷法下的壟斷行為。
法庭成員
法官哈里·愛德華茲英語Harry T. Edwards
斯蒂芬·威廉姆斯英語Stephen F. Williams
魯思·金斯伯格
大衛·森特爾英語David B. Sentelle
亞瑟·蘭多夫英語A. Raymond Randolph
朱迪思·羅傑斯英語Judith W. Rogers大衛·泰托英語David S. Tatel
Close

政府一方指控微軟公司濫用壟斷地位,在其基於英特爾公司微處理器架構的個人電腦作業系統Windows中強制捆綁銷售瀏覽器軟件Internet Explorer。因此這一案件的核心問題就是微軟公司是否能夠在其作業系統Windows中捆綁Internet Explorer,而這一捆綁銷售行為被認為正是微軟贏得瀏覽器大戰的根本原因,因為在市場中競爭的其它瀏覽器軟件如Netscape NavigatorOpera都是需要用戶使用數據機連網下載或是從軟件商店購買的。

與之相關的一些問題還包括:微軟是否通過改變或操縱應用程式介面來達到使Internet Explorer更具優勢的目的,微軟與原始裝置製造商之間是否達成過相關的限制性許可協定,以及其達成這類協定過程中的相應意圖是否是為了通過不正當競爭手段打壓對手,形成壟斷。

微軟公司表示,將Windows與Internet Explorer進行合併完全是創新競爭的結果,兩者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絡,早已屬於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並且消費者也大都從IE的免費中得到了實惠,因為這讓原本需要付費的Netscape之類軟件之後也都變得了免費軟件。但政府一方的律師則進一步反駁說,瀏覽器仍然是一個獨立的軟件產品,並不需要將之捆綁到作業系統中,一個顯著的例子是,Internet Explorer仍然有為Mac OS設計的版本可供用戶選擇安裝。他們還指出,IE瀏覽器未必真的就是免費的,因為其開發和行銷的成本可能已經加入到了Windows的成本中,導致其價格上升。這一案件一開始是在哥倫比亞特區聯邦地區法院進行審理的,主審法官為托馬斯·潘菲爾德·傑克遜英語Thomas Penfield Jackson,而聯邦司法部一方的代表則為大衛·波依斯英語David Boies

歷史

聯邦政府對微軟公司的注意最早開始於1991年聯邦貿易委員會對微軟是否濫用權力形成其在PC作業系統市場上的壟斷地位。當時該委員會由於最終只能達成2比2的僵持結果而停止了調查,但聯邦司法部於同年8月21日重新開始了獨立調查。這一調查最終也在微軟同意不將其它的軟件產品與Windows捆綁銷售,但仍然可以整合一些功能到作業系統中的情況下於1994年7月15日達成了和解。

在之後的幾年中,微軟堅持認為Internet Explorer(除了OEM版本的Windows 95,適合這一版本使用的IE之後在Microsoft Plus!英語Microsoft Plus!中單獨銷售[2][3])並不是一個「產品」,而是一個可以添加到作業系統中的「功能」,不過聯邦司法部顯然並不認同這樣的定義。

在其2008年的年度報告中微軟公司表示[4]

Lawsuits brought by the U.S. Department of Justice, 18 states, and the District of Columbia in two separate actions were resolved through a Consent Decree that took effect in 2001 and a Final Judgment entered in 2002. These proceedings imposed various constraints on our Windows operating system businesses. These constraints include limits on certain contracting practices, mandated disclosure of certain software program interfaces and protocols, and rights for computer manufacturers to limit the visibility of certain Windows features in new PCs. We believe we are in full compliance with these rules. However, if we fail to comply with them, additional restrictions could be imposed on us that would adversely affect our business.

  • 譯文:由合眾國聯邦司法部與18個州加上哥倫比亞特區共同發起的兩個法律訴訟已於2001年達成一致,並從2002年的最終判決起生效。這些限制包括強制開放某些軟件程式介面和協定,並給予電腦製造商在新生產的個人電腦中限制某些Windows產品功能的權利。我們相信自己完全可以遵守這些規則,並且如果我們沒有遵守就將會面臨更多額外的限制,進而對我們的業務造成不利影響。

和解

2001年11月2日,聯邦司法部與微軟就案件達成了一項和解。這一和解方案要求微軟與第三方公司共用API,並任命一個三人小組,該小組可以在今後5年的時間裏隨時對微軟的系統、記錄和原始碼進行不受限制的訪問和檢查以確保其遵守了相關的協定[5]。不過,聯邦司法部並沒有要求微軟更改已有的任何代碼,也沒有禁止微軟在未來的Windows中捆綁其它軟件。但是哥倫比亞特區加利福尼亞州康涅狄格州艾奧瓦州佛羅里達州堪薩斯州明尼蘇達州弗吉尼亞州馬薩諸塞州猶他州對這樣的和解結果很不滿意,認為這只不過是「一個巴掌打在手腕上」(英語:a slap on the wrist),而行業權威人士羅伯特·X·克林格利英語Robert X. Cringely則表示:拆分是不可能的了,「現在唯一可以讓微軟倒台的可能只有自殺」(英語:now the only way Microsoft can die is by suicide[6]。曾協助傑克遜法官起草事實認定草案的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反壟斷法教授更表示,這一和解協定給予了微軟公司的Windows和其它「平台軟件」反壟斷豁免權,協定中的這些條款將破壞自由競爭,微軟現在已經開始享有其通過非法手段獲得的瀏覽器軟件市場壟斷地位[7][8][9]

對案件的批評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米爾頓·弗里德曼認為這一針對微軟的反壟斷訴訟開創了一個政府干涉自由市場的危險先例,未來的政府監管將給同行業的技術進步受阻埋下伏筆[10]。不過2007年1月《商業與經濟研究期刊》(英語:Journal of Business & Economic Research)中的詹金斯(英語:Jenkins)和比恩(英語:Bing)則認為,與米爾頓所擔心的恰恰相反,這一和解實際上對微軟的影響微乎其微,其中的罰款、限制和監控都還遠遠不足以「防止它濫用壟斷權力主宰作業系統和應用軟件業」。他們的結論是,在這一案件得到和解後,微軟仍然可以利用其保有的主導或壟斷地位扼殺對手的競爭和技術創新[11]

Be公司行政總裁(CEO)讓-路易·加西聲稱微軟公司並沒有真正從Internet Explorer中獲利,之所以將之整合到作業系統是因為消費者在購買作業系統時也正希望其中會有附有一個瀏覽器軟件。比如說,BeOS也同樣整合了一個瀏覽器軟件NetPositive英語NetPositive(一般簡稱為「Net+」)。他認為微軟真正打擊競爭對手的不當行為是向OEM廠商提供回扣來防止其它作業系統在市場上擁有立足之地[12]

另一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則在其於2000年4月26日發表在《紐約時報》的文章「MICROSOFT: WHAT NEXT?」中寫道:「我們並不是在討論有罪無罪的問題,而是現實與否的問題:即使你真的相信比爾·蓋茨違反了法律,也不能對其強加一個會損害廣大民眾的懲罰。哪怕是那些強烈批評微軟做法的人也不得不擔心簡單地將其分割所會帶來的反效果:原本免費的應用軟件可能都會開始收費,而經營作業系統的公司也將放棄原有的價格限制大幅提價。[13][14]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延伸閱讀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