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電台在美國自1920年代初就一直成為向全國聽眾傳播新聞和娛樂節目的重要渠道。它是第一種電子大眾傳播技術,廣播電台的引入以及隨後有聲電影的出現,打破了印刷業對大眾傳媒的壟斷。在「廣播電台的黃金年代」,它對美國的文化和經濟產生了重大影響。但是隨着1950年代電視媒體的興起,廣播電台逐漸淪為次要地位,因為大部分的節目和受眾都轉向新的「視聽結合」服務。
最初廣播電台這個名詞僅包括通過天空傳播的免費無線電服務,比如:調幅廣播和調頻廣播;但是它們現在被稱為「地面廣播電台」。而且隨着時間的發展,時至今日,廣播電台成為一個泛指一般流媒體音訊服務的術語。包括衛星電台、有線電台和網絡電台等服務也被包含在內。
現狀概況
統計日期 | 調幅廣播 | 調頻廣播 | ||
---|---|---|---|---|
商業電台 | 教育電台 | 低功率電台 | ||
1922年 | 30 | 不適用 | 不適用 | 不適用 |
1930年 | 618 | 不適用 | 不適用 | 不適用 |
1940年 | 847 | 不適用 | 3頂頻電台 | 不適用 |
1950年 | 2,144 | 691 | 62 | 不適用 |
1960年 | 3,483 | 741 | 165 | 不適用 |
1970年 | 4,288 | 2,126 | 416 | 不適用 |
1980年 | 4,689 | 3,390 | 1,156 | 不適用 |
1990年9月30日 | 4,978 | 4,357 | 1,435 | 不適用 |
2000年9月30日 | 4,685 | 5,892 | 2,140 | 不適用 |
2010年9月30日 | 4,784 | 6,512 | 3,251 | 864 |
2018年9月30日 | 4,646 | 6,737 | 4,130 | 2,175 |
在美國,無線電通訊受到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的監管。在其監督下,無線廣播在美國發展出多種服務。
- 調幅廣播:當無線廣播電台首次於1920年代流行時,其主要形式就是調幅廣播。調幅廣播使用的頻段主要在540-1700千赫[a]。調幅廣播波段迄今仍在被使用。由於調幅廣播可以同時利用地面波和天波進行傳播,因此在夜間時段,最大功率的暢通頻道台站可以在夜間將訊號覆蓋到距離發射塔數百英里外的地區。而低功率調幅廣播電台則選擇共享頻率或關閉服務,在日落或接近日落時,以大幅降低發射功率或大幅改變發射方向來減少干擾;而在日出時則會反向操作。在電視出現之前,調幅電台是美國最主要的無線娛樂媒體。從1970年代開始,調幅廣播的聽眾開始大規模減少,而同時調頻廣播的聽眾開始增加。因此,聯邦通訊委員會允許部分調幅廣播延長其工作時間,或者通過轉播台將其節目內容搭載在調頻廣播頻段上。
- 短波廣播:美國短波廣播也可以追溯到1920年代。和調幅廣播一樣,受益於大氣傳播,短波廣播也可以利用天波覆蓋較廣的範圍。但是在日間時段,由於短波在較高頻率容易多次反射導致訊號衰減,因此必須在不同時段使用不同頻率,故而不利於長時間收聽。現存的短波廣播服務有由聯邦政府提供的官方授時廣播——WWV電台台站;以及一些私人廣播機構,主要是提供中介節目、宗教節目和另類政治談話節目。在美國,由政府運營的最知名廣播服務莫過於美國之音,這是一家為全球普通聽眾提供國際新聞及諮詢服務的廣播電台;此外還有一些針對特定地區的短波廣播電台,例如:自由歐洲電台、自由亞洲電台等。截至2013年,這些美國政府運營的短波廣播服務禁止向美國境內聽眾傳播;同時它們既不能擁有也不能隸屬任何調幅廣播及調頻廣播[b]。
- 調頻廣播:調頻廣播於1941年首次獲得播出許可,這是目前美國聽眾人數最多的廣播服務。由政府運營的,或非牟利性質的及宗教性質的調頻廣播主要集中在88.1–91.9兆赫這20個頻率上;而商業電台則通常使用92.1–107.9兆赫這80個頻率[c]。當然,非商業電台也可以在商業電台頻段上播出。由於調頻廣播是視線傳播,因此調頻廣播的訊號覆蓋範圍有限;除非出現非常罕見並且目前了解不足和不可預測的偶發E層傳播現象,才有可能出現調頻廣播的長距離傳播。受益於調頻廣播技術,由於調頻廣播電台使用比調幅廣播電台和短波廣播電台頻率更高的頻段,因此可以傳輸高傳真的立體聲廣播;同時基於一種捕獲效果,可以大振幅減少頻率相近且功率相似的兩個調頻廣播電台之間的互相干擾。最初用於協助將調頻廣播電台訊號覆蓋到偏遠地區的轉播台現在也用於全高清廣播電台和調幅廣播電台訊號的轉播,又是也會成為上述兩種廣播電台的主要訊號發射源。目前,美國大部分的低功率電台都集中在調頻廣播頻段上。
- 有線廣播:有線廣播包括利用現有的有線電視系統所提供的純音訊服務。美國主要的有線廣播服務商包括音樂精選、米尤扎克、DMX、聲音龍頭,以及位於加拿大的銀河。CRN數碼談話廣播網是一家談話類型的專門有線廣播[2]。需要注意的是,聯邦通訊委員會從未監管過有線廣播電台。
- 氣象廣播: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運營着全美最大的氣象廣播電台NOAA氣象廣播,該氣象廣播通過遍佈全美超過1000家台站以162兆赫的調頻廣播頻率進行廣播服務。
- 網絡廣播:最初的互聯網僅供傳輸文字和圖像,但是從1990年代初期開始,它已經可以適應音訊傳輸了。現有大部分網絡廣播都是調幅廣播電台或調頻廣播電台所播送節目的另一傳播渠道,但也有少量網絡廣播電台僅提供網絡服務。雖然聯邦通訊委員會對整個互聯網有總體上的監管權,但具體到網絡廣播卻缺乏相應的管理機構。
- 衛星廣播:1997年,美國引入了直接面向消費者的衛星廣播服務。但迄今為止,這樣的衛星廣播服務商僅有天狼星XM一家公司。衛星廣播的技術需要聯邦通訊委員會授權許可,但是廣播內容卻不受其監管。
- 數碼子載波服務:2002年,聯邦通訊委員會啟用了帶內同頻技術,並以「全高清電台」作為商標名;該技術允許調幅廣播和調頻廣播將數碼子載波添加到其轉播站內。這使得調幅廣播電台可以發射其標準模擬訊號的數碼版本;也為調頻廣播電台提供了一種發射其他節目內容的方法。但是,這項技術的應用受到了一定限制,特別是針對調幅廣播電台。聯邦通訊委員會允許一些全高清模擬廣播訊號轉播站同步傳送全高清數碼廣播訊號,通常來說,這些轉播站的原有模擬訊號頻率的收聽人數要高於全高清數碼廣播。這些數碼子載波運營商是更廣泛的子載波通訊管理局的下屬管理機構,所有電台都必須廣播額外的內容。
儘管電視媒體佔據了現有大眾媒體的主流地位,但是廣播電台的影響力還依舊廣泛存在。根據統計顯示,全美每天依然有80%的人口會收聽廣播電台。1999年,全美有99%的家庭有廣播電台收音機,家庭平均擁有數為1台。到了2020年,雖然家庭擁有比下降到68%,但是每個家庭的平均擁有數卻上升到1.5台[3]。而廣播電台的收入在十年間翻了一番,從1990年的84億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170億美元。在汽車和辦公室等應用環境裏,廣播電台依舊佔據着主導地位。在這些場景里,受眾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到道路或手頭任務上,而將收音機播出的內容當成背景音。車載音響的普及使得駕車時段成為大部分廣播電台站收聽人數最多的時段,其次便是中午(也被稱為「工作」時段)。自1950年代發明了電晶體收音機,到20世紀後期的大部分時間裏,它都是收聽移動音樂的主要方式。但是隨着數碼媒體播放器(例如:CD播放器、MD播放器等)和稍後智能手機(部分智能手機也內置了調頻廣播收聽功能)的出現,移動音樂的主要播放平台發生了轉移。但是到了現在,MP3播放器和網絡視聽已經成為年輕人的首選[4]。
與其他許多國家不同,美國的廣播電台發展歷來都是主要依靠牟利性電台的廣告收入。儘管美國聯邦政府通過獨立機構美國國際媒體署在美國海外運營相關傳媒業務,但是聯邦政府與任何州政府都未曾運營面向國內的廣播電台站或聯播網。相反,美國聯邦政府還要通過公共廣播公司向美國國內的非牟利電台提供補貼[5]。美國的非牟利廣播電台有三種類型:宗教電台、社區電台和由政府補貼的公共電台。所有這些非牟利電台都在某種程度上依賴於聽眾的捐贈。公共廣播電台主要由私人基金會、大學或公共機構基於教育目的而運營,而它們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捐贈、基金會、訂閱費用以及公司的承銷款。美國公共廣播電台的節目主要來源是全國公共廣播電台。
外語廣播
在美國,大部分的廣播電台節目所使用的語言是英語,其次就是西班牙語。因此美國國內的全國級電台聯播網所使用的語言就只有英語和西班牙語兩種。但是在美國的大城市圈內,一些「世界民族」電台會採用更多元的語言進行廣播,例如:俄語、漢語、韓語和印度的一些語言。雖然法語和德語的使用者相對較多,但是屬於這兩種語言的廣播電台卻相對較少。就德語使用者來說,由於其大部分是阿米什人或相似的族群,因此因為他們的生活習慣會拒絕使用廣播電台。法語使用者則可以通過加拿大的廣播業者那收聽法語節目,這些節目可以在美加邊境地區被直接接收收聽;除此之外,位於美國東南部的法語使用者也可以通過服務海地僑民或克里奧爾人的電台來收聽法語節目[6]。
西班牙語廣播電台是美國最大的非英語廣播媒體。在其他非英語廣播服務穩步下降的同時,西班牙語廣播在1920年代到1970年代都取得了穩步上漲;而在1930年代更是其繁榮時代[7]。西班牙語廣播電台的早期成功取決於美國德克薩斯州及西南地區受眾集中的原因。由於此處的美國廣播台站靠近墨西哥,這使得娛樂人員、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能夠穩定在美國和墨西哥之間流動;並激發了西班牙裔廣播公司的管理人員、中介人員和廣告人員開創了許多創造性舉措。在1960年代到1970年代期間,媒體的所有權集中得越來越明顯。從1940年末到1968年,美國的西班牙語廣播業者贊助了現已停刊的商貿出版物《贊助商》[8][9][10]。西班牙語電台已經影響了美國和拉丁美洲人在諸如公民身份和移民等主要時事問題上的論述[11]。
電台呼號
聯邦通訊委員會為美國的調幅廣播電台和調頻廣播電台都分配了唯一的標識呼號。按照國際協議,每個國家或地區都有自己的特定首字母呼號;而美國廣播電台現在主要使用的「K」和「W」呼號首字母則可以追溯到1912年的相關協議[12]。呼號的首字母「K」和「W」是隨機分配的,美國政府並沒有給出使用它們的緣由。美國實際上還獲得了全部首字母為「N」和部分首字母為「A」的呼號使用權,但是美國政府沒有將這些呼號首字母分配下去。
在美國,按照傳統習慣,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廣播台站都會獲得「K」開頭的呼號,而以東的台站則是以「W」為開頭[13]。幾乎所有早期的調幅廣播台站都是三個字母的呼號;但是從1922年開始,此後的廣播台站被分配的呼號幾乎都是四個字母。最後一個三字母的調幅廣播台站呼號於1930年被分配。調頻廣播電台和它的姊妹電視台則還是可以共享一個「基本的」三字母呼號[14]。
儘管某些廣播電台,特別是調幅廣播電台,都還將呼號作為自己對公眾的主要標識。但現在的趨勢是越來越多的廣播電台都希望用大眾更易於記住的口號或商標名來標識自己。
發展歷史
通過電子數據的方式分發娛樂和新聞內容的創意誕生於無線電廣播技術之前,但是這些早期方法沒有一個是被證實是可行的。1902年,內森·斯塔布菲爾德預測他所發明的無線電地面傳導技術「能夠從中央發射站到非常廣泛的區域內實現消息同步傳輸」,而這項技術「將用於各種新聞的日常傳輸」[18]。但是這項技術永遠無法使數據傳送到足夠遠的距離。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被稱之為「電話報紙」的技術。這項技術誕生於匈牙利的布達佩斯,從1893年開始,電話先驅公司開始通過電話線向本地居民傳送各種新聞、教學及娛樂內容[19]。1909年,美國電話先驅公司獲得了這項技術的授權[20],並將這項技術授權給美國境內的十幾個地區分支機構。但是由於財務和技術方面的問題,除了新澤西州紐瓦克和俄勒岡州砵蘭的兩個系統投入了商業運營之外,其餘系統均早夭。除此之外,美國境內其他的短命的電話娛樂系統還有1907年在密芝根州底特律運營的要聞通知、1909年在特拉華州威爾靈頓開始運營的電話音樂和1913年到1914年在伊利諾州芝加哥運營的穆索拉風[21][22]。
無線電通訊——最初被稱為「無線電報」——最早於1880年代被開發出來,而最初使用的火花間隙式發射器使得只能發送摩爾斯電碼。儘管有這樣的限制,但是從1905年開始,美國就有少數海軍電台開始發射授時訊號[27]。1913年,維珍尼亞州阿靈頓縣的高功率NAA電台開始廣播授時和每日天氣預報,其訊號可以覆蓋美國東部大部分地區[28]。
獲得公認的觀點是,開發具有發射音訊功能的發射機將是一項重大進步。但是經過多年的研究,才可以了實現高質量的音訊傳輸。1904年,瓦爾德瑪爾·普爾森所發明的弧變流器式發射機在早期的音訊傳輸實驗中佔據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儘管它仍然受到一些限制。最初,發明者們將目標集中在開發針對點對點通訊的單個無線電通訊設備,而無線電容易被他人竊聽的特性成為限制其安全通訊的最大門檻。因此,在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大家才發現無線電通訊具有「發送訊號廣播」的潛力。
1906年下半年,范信達在麻省的布蘭特岩向大眾展示了他的交流電發射機[29]。多年後,他又宣稱自己在12月24日及31日進行了廣播[30]。但是,在此之後,他專注於點對點傳輸實驗,並沒有為建立有組織的廣播做出進一步的努力。
在美國,最早的無線電廣播的支持者是李·德富雷斯特。從1907年開始,他使用普爾森發明的弧變流器式發射機進行了一系列的示範[31]。從一開始,德富雷斯特就發現了進行定期娛樂廣播的潛力。他提出了「從中央電台分發音樂」的設想,並構思「適用四種不同形式的無線電波,為不同的用戶的需要提供多種音樂服務。」[32] 然而,由於各種財務問題以及無法完善電弧發射器以實現穩定質量的音訊傳輸,德富雷斯特於1910年將廣播演示暫停了六年[33]。
李·德富雷斯特受到了全美的關注,但是當時鮮為人知的是加利福尼亞州聖荷西的查理斯·赫羅德,他在後世被認為是在美國第一個進行定期娛樂廣播的人。1909年,赫羅德開始進行訊號傳輸實驗。在他將設備切換為改進版的弧變流器式發射機後,赫羅德於1912年7月宣佈,他位於赫羅德無線與工程學院(Herrold College of Wireless and Engineering)的電台站將開始每周廣播音樂會[34][35]。這些廣播內容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迫中斷,但是在一戰結束之後,赫羅德便恢復了廣播。現存的KCBS電台的歷史就可以追溯到赫羅德的電台。
在1910年代中期,隨着真空管式發射器的發明,音訊傳輸的質量和可靠性得到了極大的改善。通過這次進步,李·德富雷斯特在紐約建立了2XG實驗電台。在1916年10月成功舉行的示範發廣播裏,德福雷斯特預言道「在不久的將來,每個大城市的音樂中心都會通過無線電話將當晚的音樂會傳播到成千上萬的家庭」[36]。而從次月開始,德富雷斯特的2XG電台就開始每日廣播新聞和娛樂節目。而在當年11月7日總統選舉之夜裏,它還廣播了選舉結果[26]。但是,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限制,2XG電台也在次年4月暫停運營。在2XG電台的活動期間,它啟發了時任美國馬可尼無線電報公司的合同經理大衛·沙諾夫。他撰寫了他的第一份《廣播音樂盒(Radio Music Box)備忘錄》並提交給他的上級,建議公司籌建廣播電台並出售接受設備。遺憾的是,他的建議並沒有被採納。因此,沙諾夫隨後辭職並建立了美國無線電公司[37]。
關於這個時期美國其他廣播電台的資訊是比較有限的,但是在這個時期,還是有許多發明家偶爾進行了實驗性的廣播。例如,美國無線電與研究公司(American Radio and Research Company)在麻省的梅德福山坡所建立的1XE電台。早在1916年3月,該電台就偶爾被用來進行語音和音樂廣播,儘管在當時它被描述為僅是公司的主要工作里的「偶然事件」[38]。此外,喬治·坎農(George C. Cannon)也報告道,從1916年12月到1917年2月,他在他位於紐約州新羅謝爾的家裏通過其特殊業餘電台2ZK進行新聞及娛樂廣播,並保持了一份「從晚上9:30到晚上10:30的定期節目表」[39]。
由於無線電訊號很容易就會跨越州際或國家邊界,因此根據《美國憲法》內的「貿易條款」,聯邦政府無疑是無線電傳輸的候選監管者。但是在無線電通訊於1890年代後期開始發展的幾年時間裏,其在美國的發展是完全不受監管的。根據《1910年船舶無線電法》的規定,大多數離開美國港口的客船必須在合格操作員的監督下攜帶無線電設備;但是,個人電台仍未獲得許可。
美國針對無限制台站的政策與世界上其他國家並不相同。根據1906年在德國柏林制訂的《國際無線電報公約》要求各國儘管頒發本國的無線電台許可牌照。儘管美國代表已經簽署了該協議,但美國參議院直到1912年4月3日才批准該條約。為了將《1906年國際無線電報公約》編入法典,美國政府開始推動相關立法。在制訂《1912年無線電法》的時候,該法還納入了1912年7月5日所簽署的《倫敦公約》相關條款。《1912年無線電法》於1912年8月13日由美國國會通過,並於1912年12月13日由時任美國總統威廉·霍華德·塔虎脫簽署生效[40]。但是,該法律僅料想到了點對點無線電通訊,卻沒有涉及到使用無線電向公眾廣播新聞及娛樂內容。
1917年4月,隨着美國聯邦政府立即接管了對無線廣播業的全部控制權,最初的廣播實驗全部中斷。由於當時美國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平民擁有可操作的無線電廣播接收器已構成違法[41]。但是一些政府設立的無線台站,例如位於維珍尼亞州阿靈頓縣的NAA電台則繼續在戰爭期間為軍事行動提供支持。在當時,NAA電台除了常規的授時服務和天氣預報之外,也開始利用摩爾斯電碼向陸地部隊及航行於大西洋上的艦船提供廣播新聞摘要的服務[42][43]。
一戰期間,美國軍方針對真空管式發射器和接收器間進行音訊傳輸進行了廣泛研究。研究的主要方向還是針對點對點通訊,特別是地空通訊。但是,也有零星的報告指出軍方為了給軍隊提供娛樂服務而進行了專門的音樂廣播[44][45]。
相關條目
- 廣播劇
- 大奧普里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