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羅馬尼亞及摩爾多瓦的統一運動發生在1989年羅馬尼亞革命之後、蘇聯的開放政策實行之初,於這兩個國家同時進行。統一的問題在兩國之間一再提上談判桌,但通常當作投機的政治工具。支持兩國統一的人稱作「聯合主義者」(unioniști)。一些聯合主義者支持在兩國人民都同意的情況下和平進行統一,而其它人則堅持「羅馬尼亞人歷來都掌控着比薩拉比亞地區」。而在反對者當中,有一派稱為「摩爾多瓦主義者」(moldoveniști)的人,排斥聯合主義者提出的「摩爾多瓦人和羅馬尼亞人是同一種族」的主張。2011年4月,一個羅馬尼亞和摩爾多瓦的非政府組織聯盟創立了名為「行動2012」(Acțiunea 2012)的公民綱領,其目的是「提高對羅馬尼亞和摩爾多瓦兩國統一的重要性的認知」。之所以選擇2012,是因為該年是摩爾達維亞合併200周年(被俄羅斯帝國吞併後叫做比薩拉比亞)。支持者視統一行動為該歷史時段的逆轉,即短命而旋即由蘇聯佔領的比薩拉比亞與羅馬尼亞聯盟(1918-1940)。[1][2][3][4]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2年2月12日) |
2010年1月1日至2021年11月5日期間,1,027,091名摩爾多瓦人獲得羅馬尼亞公民身份,其中包括746,695成年人和280,396名未成年人。[5]
羅馬尼亞 | 摩爾多瓦 | |
---|---|---|
國徽 | ||
國旗 | ||
地圖 | ||
人口 | 638000 19 | 998235 2 |
面積 | 238391 km2(92043 sq mi) | 33846 km2(13068 sq mi) |
人口密度 | 84.4/km2 (92/sq mi) | 105/km2 (127/sq mi) |
時區 | UTC+2 | UTC+2 |
專屬經濟區 | 238397 km2(92046 sq mi) | 33846 km2(13068 sq mi) |
首都 | 布加勒斯特 | 基希訥烏 |
最大城市 | 布加勒斯特 (pop. , 2, 315 Metro) 173 | 基希訥烏 (pop. , 635 Metro) 245 |
政體 | 單一制 議會制 共和國 |
單一制 議會制 共和國 |
現任國家元首 | 克勞斯·約翰尼斯 | 伊戈爾·多東 |
現任政府首腦 | 維奧麗卡·登奇勒 | 馬婭·桑杜 |
官方語言 | 羅馬尼亞語 (事實上) | 羅馬尼亞語 |
主要宗教 | 多數人信奉羅馬尼亞東正教,少數人信奉羅馬天主教和新教。 | 多數人信奉東正教,少數人信奉羅馬天主教和新教。 |
民族 | 羅馬尼亞人(88.6%)、羅馬尼亞的匈牙利人(6.5%)、羅姆人(3.2%)、其他少數民族(1.7%) | 摩爾多瓦人(76%)、俄羅斯人、加告茲人、其他少數民族 |
國內生產總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 | $ 2,486.24 億美元 | $ 112.41 億美元 |
人均國民生產總值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 | $ 14,968 美元 | $ 4,638 美元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