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拔·諾頓·諾伊斯(英語:Robert Norton Noyce,1927年12月12日—1990年6月3日),是仙童半導體公司(1957年創立)和英特爾(1968年創立)的共同創始人之一,他有「矽谷市長」或「矽谷之父」(the Mayor of Silicon Valley)的綽號。諾伊斯也是電子元件積體電路的發明者之一,[1]他的發明對個人電腦的普及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7年5月7日) |
生平
羅拔·諾伊斯生於美國艾奧瓦州東南的伯靈頓鎮,排行老三。父親是教堂的牧師,因此小時候的羅拔跟隨家人四處遷移,8歲時,搬往迪科拉,他把大量的時間都花在地下室工作間裏。中學畢業後入讀格林內爾學院(Grinnell College),修讀物理、數學兩個專業,物理系主任G·O·伽爾(G.O.Gale)在課堂上出示了約翰·巴丁發明的晶體三極管,引起諾伊斯的極大興趣。諾伊斯在學校是游泳選手,並且在1947年的美國中西部地區游泳錦標賽上奪冠。他還會演奏雙簧管,並在當地電台表演連續劇。1953年獲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題為「絕緣體表面狀態的光電研究」(Photoelectric Study of Surface States on Insulators)。畢業後3年在費爾科(Philco)公司工作。
1956年初,科學家威廉·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決定創辦半導體公司,諾伊斯決定追隨其成就一番大事業,由於工作人員都是博士,被稱為「博士生產線」。1957年,諾伊斯不滿肖克利的專制管理體制,與摩爾等8人集體辭職,在風險投資商Arthur Rock和Sherman Fairchild的資助下,創立仙童(Fairchild)半導體公司,被肖克利稱為「8個叛徒」(traitorous eight)。
1959年1月,諾伊斯寫出打造積體電路的方案,開始進行研發,利用一層氧化膜作為半導體的絕緣層,製作出鋁條連線,使元件和導線合成一體。不過這時德州儀器(TI)的積·基爾比(Jack Kilby)已經製成積體電路,但他的設計不實際。同年7月30日,仙童提出「半導體器件——連線結構」(美國專利第2,981,877號 )的專利申請,至於基爾比的專利直到1964年6月23日才被批准。1969年法院判決,諾伊斯和基爾比發明的積體電路不存在侵權問題,兩專利都有效。
1957年,蘇聯成功發射人造衛星。1959年美國太空總署決定把人類送上月球。阿波羅穿梭機選用諾伊斯的集成電路。
1968年8月,諾伊斯與哥頓·摩爾(Gordon Moore)和安迪·葛洛夫(Andrew Grove)一起辭職,創立英特爾(Integrated Electronics)。諾伊斯開創了沒有牆壁的隔間辦公室新格局。1971年11月,Intel 4004微處理器晶片問世。羅拔·諾伊斯更是被稱為「矽谷市長」。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