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水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缺氧水体(Anoxic waters)是指海水、淡水或地下水中的溶氧英语dissolved oxygen已经不足,处在严重缺氧英语Hypoxia (environmental)的情形下。美国地质调查局定义缺氧地下水是溶气量小于每升0.5毫克[1]。此情形常出现在水循环受限的地区。

大部分的情形下,由于物理性的阻隔[2]以及明显的密度分层(例如高盐分的水会停留在内陆高盐湖泊的底部),氧气很难溶到水深的地方。若水生生物或细菌耗氧的速度比氧气溶进水中的速度快,也会有缺氧的情形。

缺氧水体是自然现象[3],常出现在地质学的历史中。例如有些学者推测造成大量海洋生物灭绝的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可能就是因为广泛的水体缺氧造成。现今有些湖泊中的水是缺氧水体,例如波罗的海[4]。现来也有些指标指出富营养化已增加了水体缺氧的程度,地区包括波罗的海、墨西哥湾[5]和华盛顿州的胡德运河英语Hood Canal[6]

原因和影响

水体缺氧的原因有许多种,例如死水、水的密度分层英语density stratification[7]、有机物质的输入,以及强烈的温跃层。例子包括有峡湾(入口处较浅的湾底使水无法流通)。在水污染控制中,会用anoxic表示单纯的缺少氧气,而anaerobic一词会用来表示没有电子受体(例如硝酸盐硫酸盐或氧气)。

若海盆地中的氧气耗尽时,细菌会先用海水中次好的电子受体硝酸盐,会出现反硝化反应,而硝酸盐会快速消耗。细菌接下来会还原硫酸盐,因此会产生副产物硫化氢(H2S),这是对大多数生物都有毒的物质,其特征是有臭鸡蛋的臭味,颜色是深色的[8]

SO4−2 + H+1 → H2S +H2O + 化学能

若缺氧的海水重新得到氧气,硫化物会再氧化形成硫酸盐:

HS + 2 O2 → HSO4

在泥泞的海底常会有缺氧的情形,因为其中有大量的有机物质,而且含氧水流流到沉积物中的很少。距离地表几公分的间隙水(沉积物之间的水)就是缺氧的了。

缺氧也会受到生物需氧量(BOD)影响,这是指生物在分解有机物质过程中需要的氧气量。BOD会受生物种类、水的酸碱度、温度以及水中的有机物质影响。BOD会直接和水中的溶氧量有关,尤其是一些较小的水体(例如河和溪流)。若BOD增加,水中的氧气量就会减少。这会影响水中的大型生物。BOD会因为天然原因及人工原因而产生,例如生物尸体、肥料、废水以及城市的径流[9]

波罗的海中,因为缺氧条件下的低分解速度,留下了相当多仍保留软组织的化石Lagerstätte英语Lagerstätte[10]

人工造成的水体缺氧

富营养化是指营养物(磷酸盐或是硝酸盐)的流入,多半是农业径流或是污水排放的副产物。富营养化会造成大量但短暂的藻类繁殖。在藻华结束后,死去的藻类会沉积到水底,并且开始分解,并且消耗水中的氧气,直到氧气用尽为止。像墨西哥湾就会有季节性的死区,不过会受到飓风或热带低压等气象模式的干扰。污水排放(特别是有许多磷酸盐或是硝酸盐的污水),对生态多样性的破坏特别的大。有些对缺氧条件敏感的物种会被其他比较耐缺氧的物种取代,因此就减少了生态多样性[8]

富营养化及全球变暖的渐进式环境变化会大幅的改变有氧—缺氧区域。根据模式研究,这种变化会突然出现,会在以蓝菌门为主的有氧状态,以及硫酸盐还原菌和光养着色菌目的缺氧状态之间变换[11]

每天和每季的循环

水体的温度会直接影响其溶氧量。依照亨利定律,当水温升高时,其溶氧量会下降。因此在小型水体会有每天的有氧-缺氧循环,大型水体会有季节性的有氧-缺氧循环。水体在一天中温度最高的时候最容易有缺氧的问题,若以季节性来看,在夏季也容易出现缺氧。若水体有工业冷却用的废热水排放,其温度较水体的温度要高,此情形会更加严重。

每天的循环也会受到光合作用的影响。夜间没有阳光,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因此也会有缺氧的情形,在夜间会出现,在日出后一段时间是最严重的时期[12]

生物适应

生物体针对缺氧的沉积物,已发展出许多的适应机制。有些生物可以从较浅的水层中泵取氧气,释放到沉积物中,其他的适应方式包括可以在低氧环境下生存的特殊血红蛋白,慢速活动以降低代谢率,以及与厌氧细菌的共生关系。多数的情形下,若该区域平常不是在缺氧状态下,有毒H2S的出现都会降低生物的活动力,并且减少生态多样性[8]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