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春刀 (電影)
2014年中国电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繡春刀》(英語:Brotherhood of Blades)是一部2014年上映的中國古裝動作片,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集團)、北京大楚長歌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和北京合力映畫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中影公司發行,並由青年導演路陽執導,張震、王千源、李東學、劉詩詩領銜主演。影片以明朝崇禎帝登基伊始為背景,講述了三個錦衣衛結拜兄弟奉命追殺至鳳陽守靈途中的前東廠大太監魏忠賢,然而追捕過程中的一念之差卻徹底改變了兄弟三人的命運,最終導致了不可逆轉的悲劇後果。
本片於2013年6月7日在北京懷柔影視基地正式開機[2],至8月初轉場內蒙古拍攝外景,同年8月12日殺青關機[3]。影片原定於2014年8月20日在中國大陸正式公映[4],後提前至8月7日上映[5]。
前傳《繡春刀2:修羅戰場》於2017年7月19日上映。
故事
明朝天啟七年八月乙卯日(公元1627年9月30日)熹宗駕崩,熹宗五弟信王於10月2日登基是為崇禎,崇禎即位後開始剷除當時盛極一時的閹黨勢力、勵精圖治,試圖成為中興之主,革除魏忠賢職位後令其前往鳳陽為明太祖守陵。盧劍星、沈煉和靳一川三人為結拜兄弟,三人身份也為錦衣衛。大哥盧劍星性格忠厚,想要補其父親百戶之缺升官至百戶。在數年前,二哥沈煉查抄周家,周家十二歲的女兒周妙彤被安排到教坊司當妓,沈煉對其暗生情愫,欲將她贖出。而三弟靳一川因身世問題受到知道秘密的師兄丁修糾纏,靳一川同時也患有肺癆。
在魏忠賢離京前往鳳陽時,東廠提督太監趙靖忠奉崇禎御旨抓回魏忠賢,於早晨來到錦衣親軍都指揮使司並選擇了由盧劍星、沈煉、靳一川三名錦衣衛來執行命令。於是三兄弟攜部下即刻趕赴,並在當夜追上了暫時在阜城縣一旅店落腳的魏忠賢一行。在盧劍星的決定下,強闖旅店由他們三人除掉魏忠賢。三人在與魏忠賢手下混戰中,沈煉趁機上樓與魏忠賢相見,在魏忠賢金錢誘惑下以及想為周妙彤贖身而放過了魏忠賢,沈煉於是在殺掉魏的僮僕後充作魏忠賢之屍,用假屍首矇混朝廷。因此舉使得盧劍星、沈煉、靳一川三人捲入政治風暴,釀成大禍,以至於最終三兄弟中只有沈煉一人活了下來。
演員表
演員 | 角色 | 備註 |
張震 | 沈煉 | 錦衣衛總旗(正七品),結義三兄弟中排行老二。 |
李東學 | 靳一川(丁顯) | 錦衣衛小旗(從七品),結義三兄弟中排行老三,真實身份為殺掉追捕他的錦衣衛並冒名頂替的盜匪。因此常被其師兄丁修勒索銀兩。
丁白纓之徒,(繡春刀2:修羅戰場)片尾提及。 |
王千源 | 盧劍星 | 錦衣衛總旗(正七品)→百戶(正六品),結義三兄弟中排行老大。 |
劉詩詩 | 周妙彤 | 教坊司官妓,沈煉愛慕的女子,12歲時被錦衣衛抄家,沈煉也在隊列中。 |
聶遠 | 趙靖忠 | 內宮秉筆太監,東廠提督,魏忠賢的義子。 |
朱丹 | 魏廷 | 魏忠賢的義女。 |
周一圍 | 丁修 | 靳一川的師兄,後成為沈煉的夥伴。 |
趙立新 | 韓爌 | 內閣大學士首輔。 |
葉青 | 張嫣 | 白鷺醫館醫師女兒。 |
金士傑 | 魏忠賢 | 前任內宮秉筆太監、東廠提督與閹黨黨魁。 |
葉項明 | 明思宗 | 年號:(崇禎)(1627年10月2日~1644年4月25日)。 |
製作
本片是路陽執導的第三部電影,也是他最想拍和最早構思的電影。萌發拍攝這個電影的念頭在路陽拍攝處女作《盲人電影院》之前就有了。在2010年10月下旬完成《電影院》後便開始與團隊人員構思大綱以及開始寫劇本,初稿在一個月後完成[6]。問及影片的由來,路陽表示,他很早以前看過一部日本小說,講述為皇帝賣命的劍客集團,其中有一個年輕劍客與一位醫生之女相愛的故事。由於他當時非常喜歡那部小說,希望以人物為原型拓展成故事。加之當時他正在看明朝歷史,認為明朝很黑暗血腥,當中有浪漫元素,尤其錦衣衛和那部小說里的劍客集團很貼合,明朝政局的複雜性和浪漫氣息也很符合這個故事,於是便將兩個元素融合在一起構思出了這個劇本[7],同時作為一個武俠片迷的路陽也希望能「突破武俠片原來的路子」,他認為近年來的武俠電影脫離了江湖[8],從初稿到開拍用了2年半的時間前後修改了十餘稿[7]。在電影創作中路陽也參考了《黃昏清兵衛》這部電影,他認為《清兵衛》與《繡春刀》這部電影有想通之處。有因為考慮到日本電影風格獨特,路陽選擇了更加類型化的現代電影手法去拍攝。[8]。在片名上,路陽更喜歡最初的《飛魚服繡春刀》,他認為錦衣衛所穿戴和佩戴的飛魚服和繡春刀能與電影本身氣質形成反差,之所以改名是藝術和商業妥協的結果[9]。
路陽表示,自己並不想做一部普通的武俠片,而是希望堅持寫實的風格展示「當時社會背景下很真實的一群人」以及那個時代的質感,包括影片中設計的服裝、造型、刀具都非常貼近那個時代,他為了在細節方面卻更加強調歷史的真實性而親自查閱許多史料[8]。在服飾上路陽認為錦衣衛既然是一種特務組織,那麼他們的服飾應帶有一種壓迫感,但也要精緻有美感,且具有符號性讓人會有本能的恐懼感。電影的造型指導兼服裝設計的梁婷婷在這種思路下最終呈現了現在電影上映後的飛魚服這種服裝,同時在材質上也皮革製成,雖然與真實的飛魚服也有一定差距,但也從神髓上有所繼承,並以此為基礎加入了一些襯托演員造型的東西,路陽也表示對最終設定很滿意[6]。《繡春刀》的電影配樂由王宗賢讓譜曲,他曾為《神話》、《無人區》等電影擔任音樂指導。
角色選擇上,路陽表示看過劇本後就浮現出張震的形象,並多次赴台邀請張震並最終對張震的表演稱道無可挑剔,認為他賦予了角色人物的厚重感和豐富度[10]。飾演盧劍星的王千源表示是因為紮實的劇本,細膩的角色關係吸引了他參與電影拍攝。王千源也在之後坦言這一角色是他詮釋得最震撼人心的角色[11]。而飾演靳一川的李東學則因這個角色鮮明的個性所吸引,李學東認為這個人物單純而且懂事之後依然保有的這種單純。雖然最開始這個角色並非由李東學扮演,但他已被這個角色吸引而主動嚮導演申請並說服了導演[12]。與主角之一靳一川有關的配角丁修由周一圍飾演,周一圍也是導演路陽的「老相好」[13],張震也曾意扮演這個角色。周一圍坦言他對角色的選擇沒有正義或邪惡之分,只要這個角色有趣就行,他同時表示這個角色是他的的第一選擇[14],路陽表示因為丁修這個角色身份特殊不是體制內的人物,所以表演方式不一樣[13]。魏忠賢的義女魏廷最初設定上是一個男性角色,路陽為了平衡戲中男性角色過多的局面而將其轉化為了女角,魏廷的扮演者朱丹曾與路陽有合作經歷,朱丹在受邀後立刻同意了,這也是她首次接觸古裝劇。朱丹很滿意這個有「耍帥」機會的「帥氣」的角色以及她在片中的形象[15]。
在完成劇本兩年半後劇組才找到資金[16],基於對劇本的欣賞及監製張家振的保舉下,中影集團決定投資《繡春刀》,預算3000萬,中影為主要投資方[1]。《繡春刀》在北京的中影基地拍攝外,並在內蒙古烏蘭布統鄉的紅山軍馬場拍攝外景[17][18],外景拍攝中為了節省資金將75天的製作周期又砍掉10天[16]。也是礙於經費的緣故,電影拍攝周期最終只有67天[19][20]。本電影用的是比較實在的武打拍攝方法。雖然電影骨子裏是一部武俠片,但路陽認為可以歸類為古裝古裝動作片。路陽同時表示這部電影的打戲風格受《諜影重重》影響最大,這樣也更符合片子的的寫實度,雖然比不上專業的動作片,但是能抓住觀眾的情緒。他同時也說道他最想要是情緒的突然爆發所帶來的熱血[21]以及臨場感[22],而非考慮動作是否優美[21]。電影幾乎全程「零威亞」,而主演早在電影開拍前兩三個月就開始勤練刀法[20],也接受了專業訓練[10]。
主題
路陽認為他想給觀眾講的並不是一個政治的故事,而是在苦難中還能迸發出人性光輝的故事,也是一個即使自身是個小人物也決不放棄對自身命運進行反抗的故事[22]。劇中人物並沒有正邪之分,因各自的的立場和利益走到了對立面。下層人物有生存的意義但最終成為上層的「消耗品」,而下層人物想要擺脫下層的身份乃至為了實現一些世俗願望又受到上層的不接受,這也正是當時明代錦衣衛們的生存狀況,在這其中展現了從古至今官場和職場的殘酷與黑暗,也揭示了電影的主要矛盾即上層與底層的矛盾[23],路陽也表示電影拍攝成古裝只是一種形態,且能夠比現代片更富浪漫色彩[22]。路陽希望片中的英雄都是以普通人為基礎的,做普通人想做但不敢做的事情。電影中沒有江湖,沒有俠客,最大的風格就是寫實,作為一部表現男人情誼的戲,它是在現實主義基礎上去浪漫的[7]。
電影中最後的結局,在後來路陽認為是因為「它帶有一種我們對生活的態度」。路陽說道他和他的團隊為了拍攝完這部電影經歷了許許多多的挫折,但也最終堅持了下來。於是路陽想給觀眾「一種鼓舞,生活再噁心,只要你有希望,就有可能去改變命運」,也同時為劇中的三個很慘的主人公一個念想[21]。
評價
搜狐娛樂的「逆規則」認為:「在這個追捧誇張寫意的亂世里,作為武俠片的《繡春刀》,卻只想做一個安靜的寫實派弟子。它的寫實,是實到骨子裏的。社會背景之嚴謹,接近於那些年很嚴肅、很正經的古裝歷史劇;動作場面的設計,拋棄了上天入地,以實戰風格為主;更重要的是,賜予角色的性格,不像來自遙遠的虛構江湖,而是仿若從水深火熱的現實裏提煉而來。最終,它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沒有俠客,沒有江湖,沒有武俠的幻與魅,只有依託於現實質地的社會與人性邏輯。它的浪漫成份,也浸染着苦澀的殘酷味道。」[24]
網易影評寫到:「《繡春刀》好看的地方一目了然,服飾、兵器等美術設計精緻到位,故事設定不是傳統武俠片常見的飛天遁地不着邊際,講的是明朝幾個基層武官在權利鬥爭中的生存和選擇,對官場政治的描寫也比較實在;不過,影片的缺點同樣突出,劇情模式老套,缺乏好橋段,為打而打,遇到轉折處基本靠說台詞加打鬥過渡,尤其到了後半段人物動機撒狗血,劇情進展時常露怯。」[25]
《廣州日報》的王振國:「《繡春刀》劇情走的是兄弟情義、兒女情長的套路,是一部整體還過得去的武俠動作片,作品不完美卻足夠用心。影片立意也有新意:形勢往往比人強,虎落平陽的大俠根本無法行俠仗義。」[26]著名影評人魏君子:「《繡春刀》讓我想到三部電影,兄弟間的情義——《喋血街頭》,兄弟深陷慾望泥潭——《竊聽風雲》,家國興亡的亂世詠懷——《大明劫》。當然還有點《劍雨》的氣質,但前半部分顯然寫實,後面憾嫌冗餘。總而言之,底子很好,誠意可嘉,路陽導演練的還是「化功大法」,還有進步空間。」[27]亞洲電影資訊上,影評人艾德禮(Derek Elley)在10分為滿分的評分下給了此電影8分。並評價道「一流的武俠電影和與之相稱耐人尋味的劇本和表演。」並且是「自《劍雨》以後最令人滿意的中國武俠電影「。[28]同樣來自《京華時報》的安哲也將本片與《劍雨》聯繫了起來,認為《繡春刀》是自《劍雨》後唯一能給人帶來意料之外的感覺,劇情上雖然無大起大落,但也給人一氣呵成的感受。安哲也指出《繡春刀》雖然沒具有新鮮套路,但影片中所有的情感表現和人物命運走向都是大時代和社會因素綜合作用下的必然結果,而不是單純為故事情節發展服務,這也是讓本片出眾的地方[29]。
人民網海外版影評人韓浩月認為,「這是一部新武俠電影,沒有模仿的痕跡,沒有迂腐陳舊的東西,它有創新性,又不故意標新立異,在整體格局上都有新意」。[30]
票房
中國首周播映場次場6.5萬,但場均觀眾只得18人而遇冷,首周四天共收穫3,680萬人民幣位列該周票房榜第六位[31]。次周收3,900萬列第四位[32]。至2014年8月27日,《繡春刀》三周票房為8,880萬[33]。最終累計9,322.3萬[34]。
獎項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