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對遠古寫在莎草紙上手稿的研究,或稱為紙莎草學,是古埃及、以及希臘羅馬歷史學家的基本工具。
20世紀工程師哈桑拉賈(Hassan Ragab)從法國引種回埃及的紙莎草,經過無數測試的逆向研究,於1962年重新發明了新的莎草紙製法。成為現在大眾所知的莎草紙製程。
英文單詞 "papyrus" 透過拉丁語源自希臘語的 πάπυρος (papyros),[1] 這是一個來源不明(可能是前希臘語)的外來詞。[2] 希臘語中還有另一個詞βύβλος (byblos),[3] 據說這個詞來自腓尼基城市比布魯斯的名稱。希臘作家泰奧弗拉斯托斯(前4世紀)在提到作為食物的植物時使用papyros,而在指代用於非食品用途(如繩索、籃子或書寫材料)的同一植物時則使用byblos。更具體的術語βίβλος (biblos),進入英語後形成了如'bibliography'(書目)、'bibliophile'(藏書家)和'bible'(聖經)等詞,指的是紙莎草植物的內皮。Papyrus 也是 'paper'(紙)的詞源,兩者都是相似的物質。 在埃及語中,紙莎草被稱為 wadj (w3ḏ)、tjufy (ṯwfy)[4]:5 或 djet (ḏt)。[4]
莎草紙一直使用到8世紀左右。在埃及,莎草紙一直使用到9世紀才被從波斯傳入的廉價紙張代替。在此之前,羊皮紙和牛皮紙已經在很多領域代替了莎草紙,因為它們在潮濕的環境下更耐用,而且它們在任何地方都能生產。在歐洲,教會直到11世紀左右依然在正式文件中使用莎草紙。現在留存下來最近的具有確切年代的莎草紙實物文件是一份1057年的教皇敕令和一卷書寫於1087年的阿拉伯文獻。拜占庭帝國直到12世紀依然在使用莎草紙,但是沒能留下實物。
莎草紙消亡以後,製作莎草紙的技術也因缺乏記載而失傳。後來跟隨拿破崙遠征埃及的法國學者雖然收集到古埃及莎草紙的實物,也沒能復原其製造方法。直到1962年,埃及工程師哈桑拉賈(Hassan Ragab)利用1872年從法國引種回埃及的紙莎草,重新發明了製作莎草紙的技術。
古代莎草紙是由生長在尼羅河三角洲的一種「紙莎草」加工而成的,世界上其它地方並無此草,因此無法大批量生產,原料的局限性使得莎草紙價值昂貴而不易普及。
古埃及人最初是將紙捲成捲軸使用的,後來為了方便,就裁為一張張的以便製成抄本,這樣,書本就出現了。現在莎草紙偶爾還用於繪畫,但水質的顏料會使紙張變形。
莎草紙對乾燥氣候的依賴性很高。只適合於氣候乾燥的地方使用,比如埃及和西亞各國,在埃及的乾燥氣候下可以很好的保存。但是它在潮濕的環境下很容易被黴菌毀壞。若空氣中水分稍重,紙張就會受潮破損,無法書寫,也無法保存。因此,當希臘和意大利曾大量引進使用的莎草紙最終大都損壞的時候,在埃及還能發現保留下來的紙草書卷,例如伊里芬丁蒲紙卷、在奧克西林庫斯的著名發現以及拿戈瑪第經集。
由於在地中海等地區莎草紙的使用局限性太多,在羊皮紙牛皮紙盛行後逐漸式微,在阿拉伯地區也終因中國造紙術的傳播而退出了歷史舞台。
以下是哈桑拉賈重新發明的莎草紙製法。
生產莎草紙的原料是紙莎草的莖。先將莎草莖的硬質綠色外皮削去,把淺色的內莖切成40厘米左右的長條,再一片片切成薄片。切下的薄片要在水中浸泡至少6天,以除去所含的糖分。之後,將這些長條並排放成一層,然後在上面覆上另一層,兩層薄片要互相垂直。此兩層薄片亦常以相互交叉的方式編織成網格狀,形似織物。將這些薄片平攤在兩層亞麻布中間趁濕用木槌捶打,將兩層薄片壓成一片並擠去水分,再用石頭等重物壓(現在一般用機器壓制),乾燥後用浮石磨光就得到莎草紙的成品。由於只使用紙的一面,在書寫的一面要進行施膠處理,使墨水在書寫時不會暈開。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