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S·麥凱恩號驅逐艦 (DDG-56)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约翰·S·麦凯恩号驱逐舰 (DDG-56)

約翰·S·麥凱恩號驅逐艦(英語:USS John S. McCain (DDG-56))是美國海軍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的第五艘,以海軍上將老約翰·S·麥凱恩英語John S. McCain Sr.、其子海軍上將小約翰·席德尼·麥凱恩及其孫約翰·席德尼·麥凱恩三世命名。

快速預覽 歷史, 美國 ...
歷史
美國美國
艦名 約翰·S·麥凱恩號
艦名出處
下訂日 1988年12月13日
建造者 巴斯鋼鐵廠
鋪設龍骨 1991年9月3日
下水日期 1992年9月26日
入役日期 1994年7月2日
母港 橫須賀海軍基地
目前狀態 截至2025年 (2025-Missing required parameter 1=month!)為止仍現役中
技術數據
船級 阿利·伯克級驅逐艦
排水量 8230長噸[1]
船長 505 英尺(153.92米)[2]
型寬 59 英尺(18米)[3]
吃水 9.4米
動力輸出 4x 通用電氣LM2500燃氣輪機
船速 30節+
續航力 4400海里(20節速度)
定員 303[4]
傳感與
處理系統
電子戰&誘餌
武器裝備
艦載機 1x MH-60R LAMPS III海鷹直升機
關閉
約翰·S·麥凱恩號驅逐艦 (DDG-56)

約翰·S·麥凱恩號驅逐艦於1991年9月3日在緬因州巴斯巴斯鋼鐵廠安放龍骨,1992年9月26日下水,1994年7月2日服役,母港為日本橫須賀海軍基地

撞船事件

2017年8月21日,約翰·S·麥凱恩號驅逐艦在前往新加坡進行例行性訪問途中,於馬六甲海峽東側與載運12000噸石化原料的利比里亞貨輪Alnic MC相撞(該貨輪正從臺灣麥寮工業專用港前往新加坡),造成艦體受損,至少造成5人受傷、10人失蹤。這是繼6月17日菲茨傑拉德號驅逐艦(USS Fitzgerald DDG-62)撞船事件後,美國海軍在亞洲同年第二度重大撞船事故[6]。2017年8月28日,美國海軍宣佈,在麥凱恩號的船艙內發現失蹤的10名美軍士兵遺體。[7]

隨後該驅逐艦在日本橫須賀接受了為期近兩年的維修。2019年年10月重新下水,2020年6月中旬恢復部署[8]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外部連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