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約克的伊利沙伯(英語:Elizabeth of York,1466年2月11日—1503年2月11日),作為英格蘭國王亨利七世的妻子,自1486年1月18日起為英格蘭王后直至去世。1485年亨利在宣告終結玫瑰戰爭博斯沃思原野戰役獲勝後,她嫁給亨利。他們一共有7個孩子。

快速預覽 約克的伊利沙伯 Elizabeth of York, 英格蘭王后 ...
約克的伊利沙伯
Elizabeth of York
Thumb
約克的伊麗莎白畫像
英格蘭王后
在位1486年1月18日—1503年2月11日
加冕1487年11月25日
出生1466年2月11日
英格蘭王國倫敦威斯敏斯特宮
逝世1503年2月11日(37歲)
英格蘭王國倫敦倫敦塔
配偶英格蘭國王亨利七世
子嗣
王朝約克王朝
父親英格蘭國王愛德華四世
母親伊利沙伯·伍德維爾
關閉
Thumb
約克的伊利沙伯的臂章[1][2]

她父親英格蘭國王愛德華四世死後,她的兩個弟弟「塔裏的王子」(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五世約克公爵什魯斯伯里的理查)失蹤,命運未知。儘管1484年議會的王權法案宣佈她父親英格蘭國王愛德華四世和母親伊利沙伯·伍德維爾的婚姻非法,她和妹妹們被叔父英格蘭國王理查三世迎回宮中。玫瑰戰爭中蘭加斯特王朝最終得勝,對身為約克王朝公主的她而言似乎是進一步的災難,但亨利·都鐸知道約克支持他入侵的重要性,且在入侵英格蘭前已許諾娶她;這很可能是導致理查三世所獲的約克派支持大幅下降的原因之一。[3]

伊利沙伯幾乎不參與政治。她的婚姻看起來是成功的。[4][5]她的長子威爾斯親王亞瑟1502年15歲就去世了,其他也有三個子女早夭。她的次子也是唯一成活的兒子成為了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女兒瑪嘉烈成為蘇格蘭王后,女兒瑪麗成為法國王后;包括伊利沙伯二世,很多當代君主都是瑪嘉烈的後裔。

Remove ads

國王的女兒

Thumb
Thumb
伊麗莎白的父母:愛德華四世及伊利沙伯·伍德維爾

約克的伊利沙伯生於威斯敏斯特宮,是愛德華四世和王后伊利沙伯·伍德維爾最年長的孩子。[6]她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受洗,以外祖母貝德福德公爵夫人盧森堡的傑奎塔和祖母約克公爵夫人塞西莉·內維爾為主持人。她的第三主持是她的表伯父第十六代沃里克伯爵理查·內維爾[7]

1469年,3歲的她曾被短暫許婚給諾森伯蘭伯爵約翰·內維爾的兒子佐治。諾森伯蘭最初是支持愛德華四世反對其兄沃里克作亂的,但他後來又加入其兄的叛亂,這個婚約也就被取消。[8]1475年,路易十一同意讓9歲的她嫁給自己的兒子王太子查理,但1482年又否認了這個承諾。[9]11歲時,她和母親、姑母薩福克公爵夫人約克的伊利沙伯被封為嘉德女騎士。

國王的姐姐

1483年4月9日,伊利沙伯的父王愛德華四世暴崩,她的弟弟威爾斯親王愛德華繼位,她的叔父格洛斯特公爵理查被任為攝政和侄子們的保護人。[10]她的母親伊利沙伯·伍德維爾意圖否決格洛斯特成為護國公的權利,將權力控制在本族手中。格洛斯特選擇逐步把侄子們和他們的母家伍德維爾家族的親戚隔離開,包括他們的母后。

愛德華五世從為威爾斯親王時的住所盧德洛出發前往倫敦加冕,格洛斯特在途中將他截住,置於倫敦塔的王室住所,名為保護。伊利沙伯·伍德維爾和幼子小理查及女兒們逃到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聖所。格洛斯特讓布爾切爾大主教帶小理查去倫敦塔陪伴兄長愛德華五世,伊利沙伯在脅迫下最終同意了。[11]

2個月後的6月22日,愛德華四世被宣佈在已和埃莉諾·巴特勒女領主訂婚的情況下和伊利沙伯·伍德維爾結婚,婚姻無效;這使得這樁婚姻所生的子女淪為私生子女,不再有繼承王位的資格。議會簽署了《王權法案》支持這個結論。[11]該法案合法地將愛德華四世的子女定為私生,在格洛斯特的另一個已故哥哥克拉倫斯公爵佐治被剝奪公民權、子女的王位繼承權因而被廢除的情況下,宣佈格洛斯特為合法國王。7月6日,格洛斯特登基為理查三世,愛德華五世兄弟隨後不久失蹤。他們被謀殺的流言很快開始流傳開,主要是英格蘭國外的敵人所傳。[12]

Remove ads

國王的侄女

伊利沙伯的母親伊利沙伯·伍德維爾和蘭加斯特派最近支王族亨利·都鐸的母親瑪嘉烈·博福特女領主結盟。儘管亨利·都鐸是愛德華三世的後人,[13]他的王位繼承權卻不強,因為1390年代理查二世時期的一項法案禁止他的外祖父的祖父母愛德華三世第三子岡特的約翰和嘉芙蓮·斯溫福德合法化的子孫繼位。儘管如此,他的母親和伊利沙伯·伍德維爾同意亨利爭取王位,一旦登基,將娶伍德維爾的女兒伊利沙伯,將兩個敵對王室聯合起來。1483年12月,亨利·都鐸在雷恩大教堂宣誓許諾娶伊利沙伯,並計劃入侵。[14]

1484年,當伊利沙伯·伍德維爾與理查三世和解,約克的伊利沙伯與妹妹們離開威斯敏斯特教堂,回到理查三世的宮廷。這可能意味着伊利沙伯·伍德維爾相信理查沒有殺害她的兒子們,儘管這不太可能,因為她參與了亨利·都鐸於1483年10月的失敗入侵,並於1485年與他的母親瑪嘉烈合作,一勞永逸地推翻了理查。流言理查三世想娶伊利沙伯,因為他的妻子安妮·內維爾垂死,且他們並無存活的子女。《克羅蘭編年史》稱理查被伍德維爾家族的敵人所迫而否認了。[15]儘管佐治·巴克爵士後來聲稱發現了一封現已亡佚的來自伊利沙伯的信暗示她捲入其中且心甘情願,但他從未出示此信,伊利沙伯與叔父的關係無確切結論。安妮王后死後,理查將伊利沙伯從朝廷中遷到謝里夫哈頓城堡,和葡萄牙國王若昂二世展開談判,以兩樁婚事締結聯盟,意在自己娶若昂的姐姐約安娜,而將伊利沙伯嫁給若昂和約安娜姐弟倆的堂弟,未來的曼努埃爾一世[16]

1485年8月7日,亨利·都鐸率軍登陸威爾斯,開始進軍內陸。22日,亨利·都鐸和理查三世在博斯沃思原野戰役中交鋒。儘管理查的軍隊更多,卻遭到一些最有權的家臣的背叛,陣亡。亨利·都鐸通過武力征服奪取王位,稱亨利七世。[17]

Remove ads

國王的妻子

Thumb
An 18th-century copy of Elizabeth of York as queen: She holds the white rose of the House of York.
Thumb
Copy of Hans Holbein the Younger's lost 1537 Whitehall painting of Henry VII and Elizabeth of York; Henry VIII and wife Jane Seymour
Thumb
A posthumous family portrait (c. 1572) of Henry VIII showing three of Henry VII and Elizabeth of York's grandchildren: left to right Mary Tudor and her husband Phillip II of Spain; Henry VIII with his son Edward; Elizabeth is at right

作為愛德華四世的長女,又沒有兄弟存活,約克的伊利沙伯自身有很強的王位繼承權,可以在叔父理查三世死後已成為王位的合法繼承人,但她並未作為女王登基。直到1553年她的孫女瑪麗一世登基,英格蘭才確立女王統治的規矩。英格蘭上一次女性試圖以自己的權利統治是在12世紀,英格蘭國王亨利二世的母親瑪蒂爾達皇后和她的表兄斯蒂芬為爭奪王位進行了激烈的鬥爭,結果釀成了一場災難。[18]雖然最初遲遲不兌現諾言,[19]但亨利七世認識到娶約克的伊利沙伯以穩固統治和削弱約克王室其他在世成員的王位繼承權的必要性。亨利稱自己的王權是征服所得,而非得於和約克王朝事實上的繼承人結婚,也無意共享權力,希望自己統治。[20]隨後,他選擇在婚前於1485年10月30日加冕。

亨利七世駁斥了王權法案,將愛德華四世子女重新合法化,承認愛德華五世為自己的前任。[21]雖然理查三世被視為篡位者,但他的任期並沒有被忽略。亨利和伊利沙伯需要得到教宗的特許才能結婚,因為教規不贊成「近親結婚」:他們分別是岡特的約翰或他的哥哥安特衛普的萊奧內爾的第四代後裔,為了這兩支誰更有優先的王位繼承權,已經引起了許多爭議和流血衝突。[22][23]兩份申請書被寄出,第一份更本土化,第二份申請書到達羅馬的速度很慢,教宗回復的送達也很慢。但最終,1486年3月(婚禮後一個月),教宗依諾增爵八世的教宗詔書批准了這場婚禮,詔書稱教宗和他的顧問們「批准並確定了我們的靈魂之主、蘭加斯特家族的亨利國王與約克家族高貴的伊利沙伯公主之間的婚禮和婚約」。[24]

由於往返羅馬的旅程耗時數月,而且亨利作為國王希望確定沒有人能聲稱他與伊利沙伯的婚禮是非法的或有罪的,因此首先遵從了更本土化的申請——它被送到了教宗在英格蘭和蘇格蘭的公使館,於1486年1月送回。[25]1486年1月18日,坎特伯雷大主教布爾切爾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主持了亨利七世和約克伊利沙伯的婚禮。[21]婚後8個月,他們的長子亞瑟於9月20日出生。1487年11月25日,約克的伊利沙伯加冕為後。此後她又生下一些子女,但只有4個即亞瑟、瑪嘉烈、亨利和瑪麗三人活過嬰兒期。

儘管最初是政治安排,這次婚姻被證明是成功的,夫婦倆都逐漸愛上了對方。[26]托馬斯·彭恩在他為亨利七世所作的傳記中寫道:「儘管亨利和伊利沙伯的婚姻建立在實用主義的基礎上,但在過去18年的不確定和動盪中,他們的婚姻還是蓬勃發展了起來。這是一場『忠誠的愛』的婚姻,相互吸引,相互愛戴,相互尊重,國王似乎從中汲取了巨大的力量。」[27]

Remove ads

與亨利·都鐸的關係

儘管她丈夫最終被稱為吝嗇鬼,而在21世紀初又被稱為「冬天的國王」,[28]但亨利明白了華麗對建立一個新王朝的重要性。他知道,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必須打開錢包以打動外國大使,從而利用「軟實力」打動西班牙和法國的國王,並證明他不是另一個將被迫下台的英格蘭國王。正如他娶妻所證明的那樣,他將需要伊利沙伯作為一個如何建立一個適當的朝廷的來源——他14歲起就沒再看到英格蘭,而伊利沙伯直到父王駕崩都一直生活在宮中,在成長的過程中學到了如何經營一個王室朝廷。在這裏,她的影響很可能和婆婆一起被感受到。

作為亨利的妻子和王后,伊利沙伯的命運與新都鐸王朝的成功緊密相連:證據在於,在伊利沙伯或她大9歲的丈夫出生之前,王位就一直不穩定,無法確定這對夫婦能否成功結束持續了32年的內戰。其中一個策略是把約克家族的人嫁給蘭加斯特派的人。伊利沙伯自己的妹妹塞西莉、安妮和堂妹瑪嘉烈·波爾都被嫁給了忠於亨利的蘭加斯特派。英國的理查三世以前也曾使用過類似的策略,不過在這種情況下,《王權法案》破壞了伊利沙伯和她的妹妹們的地位將她們打成私生女,而理查無意通過聯姻讓衝突雙方難以重歸派系主義——他的行為表明,他更關心忠誠,並通過將有宣稱權的競爭對手與無關緊要的人結婚來消除其宣稱權。理查直接把伊利沙伯的妹妹塞西莉嫁給了理查·斯克羅普。因此,伊利沙伯有讓她的女性親戚們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的動機,但她決不能預見這樣做是否能保證最後的和平。[29]理查已經在忠誠上遭到了慘敗。

更複雜的是,隨着時間的推移,亨利·都鐸的公眾形象只與他統治的最後幾年一致。他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怎麼花的錢很容易被現存的文件追蹤,有些文件是國王自己寫的,還有更多的文件有他的簽名「亨利R」,以表明他對權力的監督,包括他的個人和王國的財政。[30]英國國家檔案館保存下來的每一個細節都有約克的伊利沙伯寫的信和她私人錢包的記錄,充分證明了亨利虐待妻子的謠言是極其錯誤的。事實上,伊利沙伯是一個非常虔誠的女人,她一生的熱情之一就是慈善,這是天主教會的三大超德之一。她捐了大量的錢和施捨,以至於她多次令自己債務纏身。[31]她還對僧侶和宗教團體慷慨解囊。[32]許多關於伊利沙伯丈夫統治的批評來自於當時貴族可以理解的因對倫敦國王權力的重新集中感到痛苦的嘲笑,以及後來弗朗西斯·培根惡毒的批評觀點,但是來自英國國家檔案館的證據以及最近在考古學方面的工作為亨利七世提供了一個完全不同的肖像,在那裏,伊利沙伯私下裏有一個更加慷慨、善良和溺愛的丈夫亨利·都鐸。在幕後,證據顯示,一個男人慷慨地為他的孩子、母親和妻子打開錢袋,且實際上在特定的特殊場合對音樂、狂歡和舞蹈情有獨鍾,儘管在玫瑰戰爭的高潮時期有許多敵人,但亨利仍然有堅定的支持者和朋友,且伊利沙伯贏得了他們的信任。

記錄上說,埃爾辛宮是亨利和伊利沙伯的兩個孩子的托兒所之一,伊利沙伯在這兩個地方度過了大部分時間,而不是在宮中。在博斯沃思戰役後的一年內,亨利·都鐸的朋友托馬斯·洛弗爾開始擴建和改善埃爾辛的房產,以使其適合伊利沙伯、她的丈夫和她的孩子們,並在亨利王子出生時完工,擁有內外庭院和足夠的地方供王室孩子們玩耍。這主要是作為一個禮物完成的,但它完成了較新的文藝復興風格,時間也足夠適合亨利和伊利沙伯的孫子孫女們,證明這是一個深受國王和他的妻子喜愛的庇護所。[33]

伊利沙伯在泰晤士河接受了盛大的加冕禮,最近的證據表明,亨利七世與他的兒子和孫女一樣更像一名建築者,他的妻子也有同樣的興趣:現在人們知道,伊利沙伯參與了原格林威治宮的設計,而且這座宮殿本身也為大規模的娛樂活動做好了充分的準備。[34]記錄很清楚,聖誕節對整個王室來說是一個喧鬧而特殊的時期,許多倖存的文件都描述了一個特別熱鬧的宮廷度過了一段美妙的時光,有大量的進口葡萄酒,大量的錢花在烤肉和藝人身上。亨利還經常給伊利沙伯和他們的孩子們買禮物。[35]亨利自己保管的賬簿清楚地表明,他為自己、妻子和孩子們買昂貴的布料花了大量的黃金。[36]

因有主見的婆婆瑪嘉烈·博福特的緣故,作為王后,約克的伊利沙伯發揮政治影響並不多,但據報,她溫和而友善,對親戚、僕人和恩人都慷慨。有一份報告確實指出,亨利七世在任命一位空缺主教時用的是伊利沙伯的人選,而不是他母親的人選,這顯示了儘管伊利沙伯的政治影響力很小,亨利七世也樂於傾聽她的意見。[37][38]她似乎很愛書,贊助英格蘭印刷商威廉·卡克斯頓[39]約克的伊利沙伯喜歡音樂、跳舞和賭博;最後一項是她和丈夫一起的消遣。她還養了格雷伊獵犬[40]

作為王后,伊利沙伯為她年幼子女的教育做出了安排,包括未來的亨利八世。[41]她還陪同丈夫在1500年對加來進行外交訪問,會見了卡斯蒂利亞的費利佩一世,並在與卡斯蒂利亞的伊莎貝拉一世女王的子女結親前與其通信。[42]

1501年11月14日,約克的伊利沙伯15歲的長子亞瑟娶了阿拉貢的費爾南多二世卡斯蒂利亞的伊莎貝拉一世的女兒阿拉貢的卡塔麗娜,夫婦倆被送到威爾斯親王的傳統住所盧德洛城堡。1502年4月,亞瑟去世。亞瑟的死訊使亨利七世在悲傷中垮掉了,哀悼兒子的同時也害怕王朝會垮掉。伊利沙伯安慰他,告訴他,他是他母親唯一的孩子卻活下來並成為國王,上帝留給他一個兒子兩個女兒,他們夫婦也都還年輕,足以生育更多的子女。然而,當她回到自己的房間時,伊利沙伯自己也悲傷得崩潰了。她的侍從們叫亨利來,亨利反過來安慰她。[43][44][45]

Remove ads

死亡和後果

約克的伊利沙伯又一次懷孕後,去倫敦塔待產。1503年2月2日,約克的伊利沙伯生下嘉芙蓮,但這個孩子幾天後即夭折。約克的伊麗莎白因產後感染於1503年2月11日她的37周歲生日逝世。她的家庭深深哀悼她的過世。據一位傳記作者說,伊利沙伯的死「傷了」丈夫的心,「粉碎了他」;根據另一個記載,亨利·都鐸「秘密去一個單個的宮殿,沒有人能到他身邊」。[46][47]需要注意的是,伊利沙伯死後不久,記載顯示他病重,不允許除母親瑪嘉烈·博福特外的人接近自己,包括醫生。除了虛弱的跡象外,亨利·都鐸的感情很反常,對宮廷成員們也是一個警示。[46]在兩年多一點的時間裏,亨利七世失去了他的長子、妻子和小女兒,並發現自己必須遵守《永久和平條約》。

2012年,一份曾是亨利七世財產的用鮮明圖案裝飾的手稿在威爾斯國家圖書館被重新發現。[48]它生動描述了伊利沙伯之死的後果:亨利七世穿着喪袍得到了含有該手稿的書,面有哀容。背景是他們的父親和已故王后的女兒們瑪麗·都鐸和瑪嘉烈·都鐸,都戴着黑面紗。11歲的亨利八世的紅腦袋哭着扎進了母親的空床。[49]

亨利·都鐸抱着再婚以重建和西班牙的聯盟的想法,考慮了那不勒斯國王費爾南多一世的女兒寡後喬萬娜、費爾南多和伊莎貝拉的女兒卡斯蒂利亞女王胡安娜及胡安娜守寡的嫂嫂薩伏伊公爵遺孀瑪嘉烈,[50]但最終於1509年以鰥夫之身去世。[51][52]亨利對他的大使們按伊利沙伯描述了他對第二任妻子的要求。[53]在她去世的每一個周年紀念日,他都下令唱安魂彌撒,敲鐘,點燃100支蠟燭來紀念她。每年新年,亨利還繼續僱用她的吟遊詩人。[54]

倫敦塔作為王室定居點的用途被棄用,1503年以後少有王室或亨利·都鐸使用倫敦塔的記錄可為此事之佐證,伊利沙伯之子亨利八世時期所有王室成員都在不同的其他宮殿內出生。[55]

伊利沙伯死後,亨利七世吝嗇和偏執的惡名顯著增加。[56]

他和約克的伊利沙伯一起葬在他的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肖像下。[57]她的墳墓在19世紀末被打開。她的鉛棺材的木套被發現為了騰出空間以埋葬她外孫的外孫詹姆斯六世和一世而被移除了。[58]

Remove ads

子女

  1. 長子威爾斯親王亞瑟(1486年9月20日-1502年4月2日),得年15歲。
  2. 長女瑪嘉烈·都鐸,蘇格蘭王后,嫁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四世,蘇格蘭國王詹姆斯五世的母親,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的祖母,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六世兼英格蘭國王詹姆斯一世的曾祖母,(1489年11月28日—1541年10月18日),享年51歲,有8個孩子。
  3. 次子亨利八世(1491年6月28日-1547年1月28日),嘉德騎士,約克公爵,康沃爾公爵,切斯特伯爵,威爾斯親王,英格蘭國王。享年55歲。
  4. 次女伊利沙伯·都鐸(1492年7月2日-1495年9月14日),3歲時夭折,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聖愛德華教堂。[59]
  5. 三女瑪麗·都鐸,(1496年3月18日-1533年6月25日),嫁法蘭西國王路易十二。享年37歲。
  6. 三子埃德蒙(1499年2月21日-1500年6月19日)薩默塞特公爵,1歲時夭折,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59]
  7. 四女嘉芙蓮(1503年2月2日-1503年2月10日),僅出生8天即夭折,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59]

家庭

祖先

更多資訊 先祖 ...
先祖
[60][61]
 
 
 
 
 
 
 
 
 
 
 
 
 
 
 
 
 
 
高祖父:第一代約克公爵埃德蒙
 
 
 
 
 
 
 
曾祖父:第三代劍橋伯爵理查
 
 
 
 
 
 
 
 
 
 
 
高祖母:公爵夫人伊莎貝拉英語Isabella of Castile, Duchess of York
 
 
 
 
 
 
 
祖父:第三代約克公爵理查·金雀花
 
 
 
 
 
 
 
 
 
 
 
 
 
 
外高祖父:第四代馬奇伯爵羅傑·莫蒂默
 
 
 
 
 
 
 
曾祖母:伯爵夫人安妮·莫蒂默
 
 
 
 
 
 
 
 
 
 
 
外高祖母:伯爵夫人埃莉諾·荷蘭英語Alianore Holland, Countess of March
 
 
 
 
 
 
 
父:英格蘭國王愛德華四世
 
 
 
 
 
 
 
 
 
 
 
 
 
 
 
 
 
外高祖父:第三代內維爾雷比男爵英語Baron Neville de Raby約翰·內維爾英語John Neville, 3rd Baron Neville de Raby
 
 
 
 
 
 
 
外曾祖父:第一代威斯特摩蘭伯爵英語Earl of Westmorland拉爾夫·內維爾英語Ralph de Neville, 1st Earl of Westmorland
 
 
 
 
 
 
 
 
 
 
 
外高祖母:男爵夫人莫德·珀西
 
 
 
 
 
 
 
祖母:公爵夫人塞西莉·內維爾英語Cecily Neville, Duchess of York
 
 
 
 
 
 
 
 
 
 
 
 
 
 
外高祖父:第一代蘭加斯特公爵約翰
 
 
 
 
 
 
 
外曾祖母:伯爵夫人瓊·博福特英語Joan Beaufort, Countess of Westmorland
 
 
 
 
 
 
 
 
 
 
 
外高祖母:公爵夫人嘉芙蓮·斯溫福德
 
 
 
 
 
 
 
英格蘭王后伊利沙伯
 
 
 
 
 
 
 
 
 
 
 
 
 
 
 
 
 
 
 
 
外高祖父:約翰·伍德維爾
 
 
 
 
 
 
 
外曾祖父:理查德·伍德維爾
 
 
 
 
 
 
 
 
 
 
 
外高祖母:伊莎貝爾·戈比恩
 
 
 
 
 
 
 
外祖父:里弗斯伯爵英語Earl Rivers理查德·伍德維爾英語Richard Woodville, 1st Earl Rivers
 
 
 
 
 
 
 
 
 
 
 
 
 
 
外高祖父:湯姆斯·博都爾蓋特
 
 
 
 
 
 
 
外曾祖母:伊利沙伯·博都爾蓋特
 
 
 
 
 
 
 
 
 
 
 
外高祖母:瓊·比徹姆
 
 
 
 
 
 
 
母:英格蘭王后伊利沙伯·伍德維爾
 
 
 
 
 
 
 
 
 
 
 
 
 
 
 
 
 
外高祖父:博雷瓦爾領主約翰英語John of Luxembourg, Lord of Beauvoir
 
 
 
 
 
 
 
外曾祖父:聖波爾伯爵英語Counts of Saint-Pol彼得一世英語Peter of Luxembourg, Count of Saint-Pol
 
 
 
 
 
 
 
 
 
 
 
外高祖母:布里安女伯爵英語County of Brienne瑪嘉烈英語Margaret, Countess of Brienne
 
 
 
 
 
 
 
外祖母:伯爵夫人傑奎塔
 
 
 
 
 
 
 
 
 
 
 
 
 
 
外高祖父:第一代安德里亞公爵西班牙語Ducado de Andría弗朗切斯科·德爾瓦爾佐英語Francesco del Balzo, 1st Duke of Andria
 
 
 
 
 
 
 
外曾祖母:伯爵夫人瑪嘉烈·德爾瓦爾佐英語Margherita del Balzo
 
 
 
 
 
 
 
 
 
 
 
外高祖母:公爵夫人蘇瓦·奧爾西尼
 
 
 
 
 
 
關閉

外觀和遺產

在知名英國童謠六便士之歌》(Sing a Song of Sixpence)中,據說客廳裏的王后就是指約克的伊利沙伯,而數錢的國王則是指她的丈夫。都鐸王朝的象徵是1486年她嫁給亨利七世後成為英格蘭王室象徵的都鐸玫瑰;她的約克白玫瑰和丈夫的蘭加斯特紅玫瑰最相配,如今加冕時不用,但仍是英格蘭的國花

約克的伊利沙伯是她那個時代聞名的大美人,五官端正,藍眼睛,身材高大,膚色白皙,繼承了她父親和母親伊利沙伯·伍德維爾的許多特徵,她一度被認為是不列顛群島上最美麗的女人。[15]她繼承了父親的身高,因為她那一代的大多數女性都大大小於5英尺6英寸(168釐米)。[62]所有其他都鐸王朝的君主都繼承了她的紅金色頭髮,這一特徵成為了王朝的代名詞。

流行文化中的伊利沙伯

傳記

  • 阿琳·內勒·奧克倫德《約克的伊利沙伯》: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9.
  • 南茜·倫茨·哈維《約克的伊利沙伯:都鐸王后》(絕版)。[63]
  • 艾米·萊森斯《約克的伊利沙伯,迷失的都鐸王后》。Amberley 2013
  • 阿莉森·威爾《約克的伊利沙伯》。Jonathan Cape and Ballantine, 2013.

戲劇、電視、電影

  • 約克的伊利沙伯在莎士比亞《理查三世的悲劇》中被頻繁論及,但從未登場。很多作品將她設計為登台的沉默角色,她在1995年電影《理查三世》中由凱特·斯蒂文森-佩恩扮演,其對話最初是為另一角色設計的。
  • 1972年英國廣播公司電視連續短劇《塔的陰影》中,諾瑪·威斯特扮演約克的伊利沙伯。
  • 2005年電視戲劇《塔里的王子》中,哪迪亞·卡梅隆·布雷基扮演約克的伊利沙伯。
  • 在文獻電視片《亨利八世:一個暴君的心》的第一集講述這位未來君主的童年時,威爾斯女演員卡羅琳·希恩友情客串約克的伊利沙伯。
  • 在2013年BBC戲劇《白王后》中,約克的伊利沙伯由瑞典女演員弗雷婭·梅沃扮演。
  • 2017年BBC戲劇《白公主》中,約克的伊利沙伯由英國女演員朱迪·科默扮演。
  • 2019年Starz戲劇《西班牙公主》中,約克的伊利沙伯由亞莉珊德拉·莫恩英語Alexandra Moen扮演。

文學

  • 約克的伊利沙伯是希爾達·布魯克曼·斯塔尼爾小說《金雀花公主》的主角,由羅伯特·黑爾於1981年出版。
  • 約克的伊利沙伯出現在菲利帕·格雷戈里的四部歷史小說中。《白公主》(2013年)講述伊利沙伯在博斯沃思原野戰役後的生活。在《白王后》(2009年)中,她是其母生活的領銜角色,從出生一直表現到18歲。她是《紅王后》(2010年)的配角,在《堅定的公主》(2005年)中短暫出現。在這些小說中,她被描述為深愛着叔父理查,相比於亨利·都鐸她更願意嫁給他,但最終變得愛護丈夫。
  • 約克的伊利沙伯也出現在瑪嘉烈·坎貝爾·巴恩斯的《都鐸玫瑰》(1953年,2009年再發行)、毛琳·彼得斯《親愛的伊利沙伯》(1972年)、羅伯塔·蓋利斯《龍與玫瑰》(1977年)、桑德拉·沃思《國王的女兒》(2008年)、讓·普萊迪《頭處於不安》(1982年)(2008年以《掌握王冠:亨利七世和約克的伊利沙伯的故事》之名再發行)和安妮·伊斯特·史密斯《國王的恩典》(2009年)中。
  • 約克的伊利沙伯出現在布倫達·哈尼曼小說《里奇蒙和伊利沙伯》(1970年)中。小說是關於亨利·都鐸和約克的伊利沙伯在婚前和婚期因亨利的怨恨和冷漠和伊利沙伯對叔父已故理查三世的不倫之戀而複雜化的生活。
  • 約克的伊利沙伯出現在莎倫·彭曼第一部小說《輝煌的太陽》中,被描述為愛過叔父理查三世,有過錯誤的成為他妻子的希望。
  • 約克的伊利沙伯出現在安妮·鮑爾斯小說《女王的贖金》中四段中的三段。該書以玫瑰戰爭每一位王后的視角講述故事,故伊利沙伯出現在母親伊利沙伯·伍德維爾、嬸嬸安妮·內維爾及自己的段落中。
  • 約克的伊利沙伯出現在朱迪思·阿諾普小說《一首六便士之歌:約克的伊利沙伯和珀金·沃貝克的故事》(2015年)中。
  • 約克的伊利沙伯是薩曼莎·威爾考克森《金雀花公主,都鐸王后》(2015年)的主角,開篇為伊利沙伯的童年,然後是她在其父死後和嫁給亨利·都鐸後混亂的年代的生活。伊利沙伯被描述為一個虔誠的熱愛丈夫的女人,雖然她繼續尋求關於失蹤的弟弟們塔里的王子的真相。

註釋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