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團,簡稱共產黨紅三軍團,中國工農紅軍主力部隊之一。
1930年6月,根據中共中央軍委命令,紅五軍和紅八軍合編成紅三軍團,總指揮彭德懷、總政治委員滕代遠(後楊尚昆代)、參謀長鄧萍、政治部主任袁國平,全軍1萬餘人。下轄紅五軍:軍長彭德懷兼任(後鄧萍兼任),政治委員滕代遠兼任(後張純清代);紅八軍,軍長李燦(後何長工代理),政治委員何長工(後鄧乾元代理)。不久,紅十六軍也劃歸紅三軍團建制:軍長胡一鳴、政治委員李楚屏。
紅三軍團組成後,根據李立三控制下的中共中央指示,1930年7月3日,彭德懷率紅三軍團攻佔岳陽,繳獲國軍2門75毫米野炮。當時停泊在洞庭湖上的英、美、日等國軍艦猛烈炮擊共產黨紅軍,彭德懷下令還擊,由唯一精通炮兵技戰術的武亭指揮在岸邊隱蔽佈設了炮陣地,待敵艦逼近後突然猛烈開火,射出炮彈數十發,10發以上命中敵艦,逼迫其撤退,不再抵岸射擊。隨後紅三軍團對長沙攻擊,於7月27日攻佔長沙。又繳獲了3門山炮,以此為基礎,紅三軍團在湖南平江成立炮兵團,武亭任團長。不久,由於遭到何鍵的反攻,紅三軍團被迫撤出長沙,受到嚴重損失。8月23日,紅三軍團與紅一軍團在湖南瀏陽永和市會師,雙方自發合編為紅一方面軍。
1932年3月,根據中共共產黨中央要求,紅一方面軍撤銷,紅三軍團改轄紅五軍、紅七軍和紅十四軍,6月5日,紅十五軍回歸紅三軍團。1933年6月,中央紅軍進行整編,取消了軍一級的編制,紅三軍團下轄第四師、第五師、第六師。第四師:師長張錫龍(後洪超代)、政治委員彭雪楓(後黃克誠代);第五師師長尋淮洲(後李天佑代)、政治委員樂少華(後為陳阿金、鍾赤兵代);第六師:師長洪超(後彭雪楓代),政治委員陳阿金(後為江華、徐策代)、政治部主任歐陽欽。
1934年1月,中央軍委取消了紅一方面軍的編制,紅三軍團直屬中央指揮,10月10日,紅三軍團開始參加長征,此時各級主官為:軍團長彭德懷、政治委員楊尚昆、參謀長鄧萍、政治部主任羅榮桓,下轄三個師:第四師師長洪超(後彭雪楓、張宗遜代)、政治委員黃克誠;第五師師長李天佑、政治委員鍾赤兵;第六師師長曹里懷、政治委員徐策。
1935年遵義會議後,紅三軍團由於損失巨大,取消了師一級的編制,改組為4個團。7月21日,在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會師後,紅三軍團番號取消,部隊歸紅一軍團指揮,編為紅一軍團第四師。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