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領巾(俄語:Пионе́рский га́лстук韓語:붉은 넥타이越南語Khăn quàng đỏ西班牙語:Pañoleta roja)是大多數社會主義國家和部分國家的先鋒運動組織成員所佩戴標誌的統稱,常為紅色三角形領巾。

Thumb
中國少先隊的一條紅領巾

歷史

Thumb
佩戴紅領巾的蘇聯少先隊員

一般認為少先隊的紅領巾源於蘇聯,但有多種說法。

  • 一說為源於俄羅斯東正教列寧1917年領導十月革命取勝利。俄共(布)為加強對孩童的共產主義的思想教育,於是設立了少先隊。其時東正教會在俄勢力很大,少年兒童每星期日上主日學時戴着「紅領巾」作為識別的標誌,而且當時的俄羅斯社會將紅領巾視作一種光榮標誌,俄共(布)就決定以紅領巾作為少先隊的標誌。此後紅領巾也被賦予「紅旗的一角」的含義。
  • 另一說是1922年2月13日,在蘇聯莫斯科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工人階級政黨領導的少先隊組織蘇聯少年先鋒隊。剛成立時,少先隊隊員沒有特殊的標誌。列寧的夫人克魯普斯卡婭於是提議共青團為少先隊員設計一種特殊的標誌。在一次吸收新隊員的大會上,一女工把自己的紅色三角頭巾解下系在一少先隊員的脖子上,說道:「戴着它,別玷污了它!它的顏色是同革命戰旗一樣的!」由此,紅領巾就誕生了。[1]

使用情況

Thumb
1965年《人民畫報》中五卅運動經歷者施小妹給少先隊員講歷史的照片。她亦佩戴紅領巾。
Thumb
古巴少先隊員佩戴的藍領巾

絕大部分的歐洲、亞洲社會主義國家的先鋒隊組織成員都佩戴紅領巾,部分國家先鋒隊領巾的樣式和佩戴方法亦有不同。為來賓佩戴紅領巾,也成為了少先隊的禮節之一,常見於蘇聯、中華人民共和國、東德、朝鮮等國。

仍在使用

中國少先隊隊員在校期間或參加集體活動時佩戴紅領巾。部分地區在加入少先隊前,會加入官方組織的兒童團佩戴樹葉形狀的綠領巾,作為少先隊的預備隊[來源請求],由學校進行佩戴紅領巾方法的輔導工作,學校會對紅領巾的佩戴情況進行檢查[3]。少先隊組織主要分佈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通常在六年的小學階段(也有部分小學為五年),小一至小二時加入兒童團,小三至小四階段加入少先隊,絕大部分中小學生必須參加少先隊。中學時代開始,年滿14周歲、被認為是「優秀」的中學生會被陸續要求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到了高中階段,大部分學生已經加入共青團[來源請求],其餘的則在初中畢業時離開少先隊。共青團並非強制參加,無論是正式加入共青團,或者是初中畢業,都被認為是退出少先隊,不用再佩戴紅領巾(也有的學校在初中階段要求所有學生佩戴紅領巾)。在夏季,允許佩戴隊徽代替佩戴紅領巾[4]

曾經使用

蘇聯少先隊的紅領巾最早並不通過打結佩戴,而是使用專門的金屬領巾結,上面繪有一個在鐮刀錘子背景下的篝火圖案,五塊原木象徵五大洲,火焰代表共產國際,象徵革命之火將點燃五大洲,並以「時刻準備着」(Всегда готов! )環繞。[6]
但1930年代末開始,蘇聯境內廣泛流傳着一個傳言:仔細觀察領巾結上的火焰能看到納粹卐字標誌和托洛茨基肖像,火焰組成的「З」字母象徵季諾維耶夫。由於這些傳言,一些學校和夏令營停止要求少先隊員使用領巾結,而直接打結佩戴。共產國際解散後,領巾結更加不合時宜。蘇共中央內務人民委員部曾調查這一傳言,但無果而終。1960年代早期,領巾結被徹底廢除。[7]

紅領巾的結法

Thumb
摺疊後和佩戴完成的紅領巾
  • 將紅領巾沿長邊摺疊(見圖)。
  • 折起衣領,將領巾披在肩後,衣領的高度,鈍角正對脊椎。
  • 將兩角拉至前方,右角放在左角下方,兩角交叉。
  • 將右角經過左角前面拉到右邊,左角不動。
  • 右角經左右兩角交叉的空隙中拉出,右角恰繞過左角一圈。
  • 將右角從此圈中拉出,抽緊。
  • 放下衣領。

其他用途

緬甸佤邦聯合軍士兵亦佩戴紅領巾。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