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絕域亞歷山大城(希臘語:Ἀλεξάνδρεια Εσχάτη;拉丁語:Alexandria Ultima;英語:Alexandria Eschate;意為「最遙遠的亞歷山大城」)是由亞歷山大大帝在公元前329年建築於費爾干納谷地的西南部、藥殺水(今日的錫爾河)的南岸,位置在今日的苦盞市(以前的列寧納巴德)。
亞歷山大建造了周長6千米的城牆環繞城市,此城池與他建築的其他城市被用來安置退伍老兵以殖民。
絕域亞歷山大城的位置在烏滸河畔亞歷山大城(Alexandria on the Oxus)以北的300公里處,此地屬於粟特人的地域,並與當地人民發生了數次衝突。公元前250年之後,尤其是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君主歐西德莫斯一世控制了粟特,此城大概保持着與巴克特里亞王國的聯繫。
此城往東約400公里就是塔里木盆地,今日的中國新疆地區,那裏生活着印歐語系的月氏人。有跡象顯示,希臘人的遠征曾經抵達了新疆西部的喀什,根據希臘歷史學家斯特拉波的記載,希臘人「拓展他們的帝國,甚至遠至塞里斯和弗里尼(Strabo XI.II.I),可能中國與西方第一次接觸的時間在公元前200年前後。
公元前130年張騫出使西域之後,在費爾干納的希臘人後裔或許被漢朝人記錄為大宛人(Great Ionians,大愛奧尼亞人),如此,他們充當了城市化印歐族系文化和漢族文明之間第一次主要交流的中介,影響了後來的絲綢之路的開拓。有一說法在大宛時代此處就是貴山城,也就是漢攻大宛之戰的發生地,此為根據史料與戰爭情景描述的推測。[1]
羅馬歷史學家庫提烏斯記載,在他寫作的年代,公元前30年時,這些軍人的後代仍然保持着他們的希臘文化。
湯姆·霍爾特纂寫的小說《世界盡頭的亞歷山大》一書中,絕域亞歷山大城是來自帕勒內郡(the deme of Pallene)的歐提基德斯之子歐克色諾斯的最終目的地。
吉連-布拉德蕭寫的小說《天馬》也設定在此城,時間為公元前140年。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